90岁莫斯科地铁记录城市秘密
环球网·2025-05-25 23:22
莫斯科地铁历史发展 - 莫斯科地铁于1935年5月15日开通第一条线路索科利尼基线 运营初期有13个站点和两条线路 [1][2] - 最初建设依赖人工挖掘 后引入英国盾构机技术 苏联1934年实现国产化 两三年内盾构机数量增至40多台 [1] - 原计划为地面交通 1932年改为地下35米深建设 由工程师韦尼阿明·马科夫斯基提出 获斯大林批准 [1] 线路与站点扩张 - 1957年首次采用彩色线路图 三条直线分别为蓝绿红色 环线为棕色 方便外国学生识别 [2] - 2010年至2023年车站数量增长60% 从182个增至302个 新增莫斯科中央环线 [4] - 高峰时段列车间隔仅90秒 2023年环线测试中间隔缩短至80秒以内 [4] 战时建设与运营 - 卫国战争期间持续建设 完成13公里隧道和7个新站点 仅1941年10月16日停运一天 [2][4] - 战时地铁兼具防空洞功能 空袭时可容纳数十万居民避难 [2] 技术创新与文化特色 - 采用生物识别支付 自动售票机 移动应用等现代化设施 推出"地铁音乐"文化项目 [4] - 部分车站墙面使用含古代海洋生物化石的大理石和石灰石装饰 [4] - "新库兹涅茨克"站马赛克画由列宁格勒围困期间的弗拉基米尔·弗罗洛夫创作 其因饥饿去世后作品被保留 [3] 特殊站点现象 - 存在两座"阿尔巴特"站和两座"斯摩棱斯克"站 系战争期间空袭导致的重建结果 [4] - 俄语"地铁"一词词性从苏联时期的阳性变为现代中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