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需分析 - 2024年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办公楼新增供应量达640万平米,同比增长近七成[2] - 2024年办公楼年均净吸纳量仅200万平米,为疫情前一半水平[2] - 截至2024年末16个重点城市写字楼样本项目平均租金20015元/平米/月,较2024年6月下降309%,较2023年末下降434%[3] - 75%样本项目租金同比下滑,仅25%持平或上涨[3] - 50个样本项目平均出租率8699%,较2024年6月下降074个百分点,较2023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5] 区域市场表现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写字楼租金同比下滑,重庆持平,杭州因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推动租金上涨[4] - 上海甲级办公楼74%搬迁租赁为升级需求,产业积淀深厚的市场表现稳定[8] 需求端驱动因素 - 新质生产力企业和消费服务型企业需求动能强劲[2][7] - AI热潮带动相关企业业务扩张,部分楼宇因区位和绿色认证等优势跑赢市场[7] - 企业倾向于缩减面积、转向共享办公或延迟租赁以降低成本[5] 供应端挑战 - 2016-2020年商办用地过量出让导致近年集中交付[5] - 存量资产低效、物业设计固化、缺乏产业生态链接等问题突出[5] - 办公楼供地和开工已开始下降,长期供需平衡有望改善[7] 行业转型方向 - 未来商办将更注重灵活性、复合性和可持续性,运营方需升级为企业服务生态构建者[7] - 产品需向功能混合化、产业绑定、绿色智能化发展[8] - 行业从拼硬件转向拼硬件+生态系统的城市价值贡献[8] 短期应对策略 - 业主方可能通过降价、延长免租期等手段争夺租户[6] - 微观层面需推广灵活租赁、服务包集成和产业链集群招商[8] - 政府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商改住"试点等有助于缓解困境[8]
640万平米新增办公楼供应集中放量,供需双侧发力化解行业困境
华夏时报·2025-05-24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