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煤改气”如何平衡市场与民生?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这样建议

煤改气政策背景与挑战 - 煤改气作为清洁取暖核心举措在2017年正式推出 首批实施范围覆盖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 [2] - 项目面临巨大资本开支压力 企业投资超500亿元 政府需承担每户1万元基础设施改造费用及每立方米超1元用气补贴 [2] - 地缘政治改变能源规则 能源供应安全成为政府决策首要考虑因素 经济可负担性是政策制定关键 [1] 行业经营困境 - 城燃企业面临气价倒挂压力 下游售气价格低于购气成本 需采购高价非管制气补足供应缺口 [3] - 冬夏用气量差异大 管网设施投入高 运营服务成本加剧企业经营压力 [3] - 2021至2023年全球天然气价格大涨期间 河北山东等地出现冬季停气限购事件 [3] 保供协议创新模式 - 中国燃气首创政企责任共担保供协议 与河北省近80家县区政府签订协议 [3] - 协议明确政府承担购销气价倒挂补贴 按约定时间节点落实补贴款 并协调优质气源 [3][4] - 企业保障气源稳定与安全运营 通过扩大LNG现货交易建立价格指数体系推动采购市场化 [4] 模式实施效果 - 保供协议核心是政企协同 政府承诺补贴气价倒挂成本 企业保障民生用气优先供应 [4] - 政府约定补贴发放时间节点和比例 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4] - 企业推动气源采购市场化 缩短上下游价格联动周期 实现成本合理疏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