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琉璃河遗址何以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中国新闻网·2025-05-23 08:09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 - 琉璃河遗址是燕山南麓地区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公里,被学界公认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1][2] - 2019年以来重启考古工作,共勘探80余万平方米,发掘3400平方米,在城市结构、大型建筑、墓葬分布等方面取得新收获[2] - 新发现外城壕和外城墙,城市面积从不到60万平方米扩大到约百万平方米,是西周封国中首次发现内外城结构[4] 城市结构与建筑 - 内城内新发现多处大型夯土设施,其中大型夯土建筑和夯土井的组合是西周时期遗址中首次发现[4] - 内城中心偏北发掘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和两处大型夯土井,夯土面积为西周封国中规模最大者[5] - 出土残损板瓦证明燕国最高等级建筑的规格之高,墙皮残块反映高等级建筑建造细节[6] 墓葬与铭文 - 发现17座带墓道墓葬,明确了燕侯家族墓地的埋葬位置[5] - "太保墉燕"铭文铜器确认太保召公在此建城的历史,碳十四测年得出墓葬M1902埋葬年代为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1010年[5] - 城北方向发现33座平民墓葬,辨识出一组四代家族树,是国内首次在商周考古领域重建的家族树[7] 历史研究价值 - 琉璃河遗址是现存西周时期封国遗址中内涵最丰富的,对西周历史研究有重要贡献[9] - 遗址揭示出不同文化和谐共生,反映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和平性、包容性及多元一体面貌[12] - 通过考古发掘复原了《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的燕国社会图景[5] 国际合作与公众考古 - 与美国田野考古研究院合作举办国际田野考古学校,4名国际学生完成为期一个月培训研修[9] - 琉璃河遗址存在广阔的国际合作研究空间,对世界文明格局形成和演进有重要意义[10] - 持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让民众了解考古工作流程,增强历史文化自豪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