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的定义与特征 - 低利率时代是一个经济环境的描述,需要从多个维度考量,包括利率绝对水平、实际利率视角、利率趋势、跨市场利率、形成原因和影响广度 [4][5] - 利率绝对水平最直观的特征是基准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例如日本长期维持接近零的利率,欧美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超低利率期 [4] - 实际利率视角更具参考意义,当实际利率长期为负或接近于零,意味着资金成本实质降低 [4] - 利率趋势比单一时点更重要,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呈现长期下行趋势且波动幅度减小,反映了结构性因素而非短期周期 [4] - 低利率时代源于人口老龄化、全球化、产能过剩、科技进步等深层次结构性因素,导致全球储蓄过剩、投资需求不足 [5] 中国当前的利率环境 - 中国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均处在历史低位,部分短期国债收益甚至逼近或跌破2% [6] - 中国利率环境显著宽松,体现出一定的低利率特征,但远未像欧美等国那样达到极端低位的"常态化"阶段 [6] - 中国依然存在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人口老龄化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以及科技创新潜力不断增强等有利因素支撑 [6] -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等会制约利率长期下探空间 [6] 银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 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非息业务转型压力加剧,行业正面临从"存贷依赖"到"综合服务"的深层变革 [1] - 监管趋严与合规压力,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政策严格规范了表外业务、理财产品销售等非息业务领域,相关收入增长空间放缓 [7] - 行业竞争加剧,券商、基金、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非银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领域形成强大竞争力 [7] - 业务资质受限,专业人才短缺,非息业务如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领域要求专门的牌照和高度专业性人才 [8] - 盈利模式转型困难,从传统存贷利差到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转型要求银行重构业务流程、重塑组织架构 [8] - 科技能力不足,多数银行IT架构老旧、数据孤岛严重,难以支撑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现代非息业务需求 [8] 海外银行的经验与中国银行业的借鉴 - 精细化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优化资产期限结构、强化负债成本控制实现息差稳定,可借鉴精细化定价模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 [9] - 场景与生态建设,打造全渠道零售模式,通过场景化金融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9] - 财富管理升级,在低利率环境下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通过提供全周期资产配置服务创造稳定收入 [9] - 特色化公司金融,围绕目标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跨境金融解决方案,可针对"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等细分市场 [9] - 科技赋能运营,通过科技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实现成本控制与服务提升,可借鉴AI风控、区块链结算等领域的实践经验 [10]
专访曾刚:低利率时代不仅是数值变化,更是经济运行逻辑的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23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