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企业,让20岁“长不大的孩子”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5-22 06:45
公司概况 - 公司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务,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2] - 工厂采用分工协作模式,生产工序包括分拣原材料、绕线、焊锡、点胶、电感测试等 [2] - 公司名称可能为"环磁伟业",员工规模约五十余人,其中残疾员工占比显著 [2][5] 人力资源策略 - 自2013年起累计吸纳上百名残疾人就业,包括智力障碍、肢体残疾、听力障碍、孤独症等类型 [2][5] - 采取"同工同酬"原则,绩效优秀残疾员工月收入可达8000-12000元,显著超过北京市平均收入水平 [6] - 建立特殊培训体系,如对智力障碍员工需长达半年的原材料识别培训,采用"一对一"辅导模式 [3][5] 运营管理特点 - 创始人郑雷伟深度参与员工生活管理,涵盖医疗救助、通勤安全、租房安置等非生产环节 [6] - 形成独特的员工推荐机制,通过残疾人员工社交网络扩大招聘渠道 [5] - 生产质量获得客户认可,合作厂商对残疾员工制造的产品表示惊叹 [6] 社会效益 - 帮助残疾家庭重启正常生活轨道,典型案例包括孤独症员工实现独立生活与工作 [5] - 被残疾人群视为"最后保底的去处",在特定群体中建立品牌影响力 [5] -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双赢,企业定位为"残疾人的避风港" [6][8] 发展历程 - 2013年招收首名智障员工成为转型契机,十年间形成稳定残疾用工体系 [2][5] - 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目前保持五十余名残疾员工同时在岗的运营状态 [2] - 企业理念从单纯雇佣发展为"凝聚电子形成磁场"的共生模式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