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回国效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22 01:11

引力子研究突破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团队首次为引力子"画像",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期刊[1] - 研究聚焦凝聚态系统中的"分数量子霍尔引力子",通过准粒子形式探测引力子激发[1] - 实验装置仅两层楼高,在逼近绝对零度的微观环境中完成,相比宏观引力波探测器更具技术突破性[1] 技术挑战与创新 - 实验需将温度控制在零下273.1℃(温差±0.05℃),回国后自主搭建设备克服液氮短缺问题[2][3] - 团队耗时3年解决南方潮湿环境影响激光效果等技术难题[2] - 2022年12月成功捕捉自旋为2的引力子激发信号,2023年7月通过国际会议质疑后改进实验方案[2][3] 国际学术认可 - 2024年1月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发现新证据,从自旋、动量、能量三维度验证引力子激发[5] - 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及"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 - 研究被《自然》期刊发表并获低温物理国际会议专家普遍认可[5] 团队与未来方向 - 实验室团队平均年龄25岁,正攻关新型量子物态研究[5] - 潜在应用包括为拓扑量子计算扫除技术障碍[5] - 技术路线体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特征,规避国外液氮方案短板[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