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核心政策 -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要求纵深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2025年为决战之年,目标是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培育大批硬科技中小企业,加速专利密集型产品涌现,提升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2] 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盘活 - 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利用专利盘活系统开展供需对接,重点收集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并匹配存量专利[3] - 优先推动校企双方共同认可的高价值专利转化,结合地方投资招商任务,匹配政策资金支持[4] - 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解析专利技术、挖掘应用场景,提升匹配效率[4] 中小企业与重点产业支持 - 加快培育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通过投融资扶持、产业链对接等措施推动其成为"小巨人"或单项冠军,加速上市进程[1][5] - 完善专利密集型产品评价标准,加强商标品牌联动,扩大展览推介力度[5][6] - 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试点专利池运营,分级认定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6] 专利质量与政策优化 - 全面梳理政府考核、评价及资助政策,将专利质量、产业化贡献度纳入考评指标,取消唯数量导向[7] - 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制度,2025年底前实现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全覆盖,示范高校需带头落实[8] - 推广专利代理服务"优质优价"采购政策,将采购标准应用情况纳入知识产权强国示范考评[9] 长效机制构建 - 健全专利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机制,高校需对新增专利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9][10] - 推广"先使用后付费"和开放许可模式,降低中小企业专利使用成本[11] - 建立专利转化激励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设立专门运营机构,优化收益分配[12] - 构建多方协同的专利转化生态,整合交易机构、投融资平台等资源[13][14] 实施保障 - 省级部门需加强财政资金引导,督促高校及时填报专利实施数据,宣传典型案例[12] - 将专项行动成效纳入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市、县等评价指标,对突出单位个人给予表扬[12]
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
快讯·2025-05-21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