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政策与实施 -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出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1] - 全国45%的学校已配备科学副校长,初中和高中科学类课程教师数量持续增加 [12] - 56%的省份开设科学类地方课程,60%的义务教育学校将科学教育活动纳入课后服务 [27] 科学副校长机制与案例 - 科学副校长由具备科普能力的专业人士担任,弥补中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对口率不足的问题 [1] - 贵州余庆中学科学副校长骆衡带领学生参观全国重点实验室,横跨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学科讲解中药功效成分的开发利用 [3][7] - 北京航天图强小学聘请天文馆专家寇文担任科学副校长,通过陨石实物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并计划引入专业天文观测设备 [14] 学校科学教育实践创新 - 余庆中学将科学教育融入劳动课,开辟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究能力 [8] - 航天图强小学开设航天、人工智能等科技社团,低年级学生通过玩具式机器学习编程,高年级学习大模型应用 [22] - 福建厦门杏东小学开展科学家庭实验角活动,四川绵阳中小学融合校外资源展示前沿科技应用 [24] 跨学科教学与师资建设 - 《指南》要求科学课聚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等主题,强化跨学科综合教学 [16][27] - 航天图强小学配备15名专职/兼职科学教师,开展全员科学素养校本培训及天文、人工智能专题培训 [18][20] - 骆衡与余庆中学十多名学科教师结对,优化实验课程设计 [10] 学生参与与成效 - 余庆中学学生通过校外实验室参观,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科研场景链接 [3] - 46%的学生每周1-2次进入实验室上课,动手操作实验和科学探究实践显著增加 [27] - 人工智能社团学生自发尝试复杂编程任务,显示创新能力提升 [22]
焦点访谈|如何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各地中小学创新探索
央视网·2025-05-21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