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今起实施 企业家热议“定心丸”
中国经济网·2025-05-20 04:03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核心观点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正式施行,旨在回应民营企业现实期待并提供法治保障[1] - 法律以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为基础,负面清单制度为抓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 - 明确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转为刚性制度[6] - 通过权益保护专章、创新容错机制等解决民营企业资金流、技术转化等现实困境[3][12] 法律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 - 负面清单持续缩短,保障民营企业自由参与竞争[2] - 打破隐性壁垒,确保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6][11] - 严禁对民营企业非法干涉、摊派等行为,并规定违法责任[8] - 公平执法条款助力形成"能赢市场"的竞争生态[9] 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措施 - 强化AI赋能与数字经济安全防线建设[3] - 完善创新容错机制,刚性保护知识产权[12] - 推动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加速转化[3] - 激发民营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决心[12] 企业家反馈的关键利好 - 新希望集团:政策增强发展动力和信心[2] - 奇安信集团:资金支持缓解现金流压力[3] - 360集团:平等准入政策使企业专注核心竞争力[5] - 正泰集团:法律纾解"身份焦虑"并支持国际竞争[6] - 安博通:优化融资支持推进高质量发展[12] 行业领域的具体受益方向 - 网络安全行业获国产化技术发展政策东风[13] - 高端纺织产业链强化国际品牌建设[9] - 医疗行业可集中精力提升技术和服务质量[11] - 人工智能领域加速普惠化与向实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