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谈判与后续博弈 - 中美在日内瓦会谈达成大幅降低关税协议,期限定为90天,外界普遍认为两国关系将缓和[3] - 特朗普随即提出三项措施:威胁90天后加税至30%、对华为昇腾芯片实施全球禁令、禁止国际机构向哥伦比亚中企放贷,旨在展示对华强硬立场[1][3][5] - 关税战导致美国2024年GDP增长损失2%,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数万,通胀压力迫使美方主动寻求谈判[7] 科技领域竞争态势 - 美国对华为昇腾芯片实施禁令,延续拜登时期"小院高墙"政策,但中国AI产业产值已突破3万亿元,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15%提升至35%[9] - 华为昇腾芯片在国内AI市场份额显著,美国技术封锁对中国长期发展影响有限,反而加速自主技术突破[5][9] - 全球芯片供应链格局变化,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市场拥有议价能力,美国单边限制效果存疑[5] 地缘经济格局演变 - 中国在拉美投资达500亿美元占外资20%以上,"一带一路"项目覆盖铁路、港口、5G网络,中拉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同比+15%)[11][13] - 美国针对哥伦比亚的贷款禁令意在遏制中国影响力,但拉美国家更看重中国带来的基建与市场机会,哥伦比亚、巴西明确表态继续对华合作[11][13] - 英国声称要将中国挤出供应链,但其2024年GDP增速不足1%,且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值35%,供应链覆盖200国,替代成本极高[11][13] 全球供应链与政治动态 - 美国参议员鲁比奥措辞从"中国是敌人"改为"挑战",反映美方对彻底脱钩可行性的重新评估[13] - 中国通过关税反制、供应链调整、出口管制等组合拳,在谈判中获得主动权,最终协议包含美方降低关税换取中方取消非关税措施[7] - 芬太尼问题成为谈判破裂点,中方明确拒绝美方将国内治理问题政治化的企图[9]
不准给中企贷款,中美又谈崩,鲁比奥对华称呼已变,英国趁势出手
搜狐财经·2025-05-19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