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为股份股东减持背后:Q1净利罕见大降37% "旧故事"尚未兑现"新故事"前景堪忧
股东减持与业绩下滑 - 第四大股东苏州迈拓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拟以68.31元/股转让556.7万股,占总股本2.00%,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1][2]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62亿,同比大降37.69%,为上市7年来首次一季度同比下滑[2] - 同期捷佳伟创营收188.87亿(同比+116.3%),归母净利润27.64亿(同比+69.2%),表现显著优于迈为股份[2]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2023年起迈为股份净利率断崖式下滑,与捷佳伟创的背离持续扩大[2] - 捷佳伟创期间费用率自2019年持续走低,而迈为股份费用率基本持平,两者差距显著[4] 技术路线与市场表现 - 光伏电池片技术转型中,捷佳伟创TOPCon路线市占率从2023年23.0%飙升至2024年71.1%,成为主流[6] - 迈为股份HJT路线虽具工艺短、效率高等优势,但因成本高、兼容性差,市占率不足5%,市场接受度低[6] 融资与负债压力 - 2018年上市后三次直接融资合计41.57亿,用于扩产及补流,但有息负债率仍长期高于捷佳伟创[7] - 2023年以来有息负债率与同行差距加速扩大[7] 新业务发展困境 - 2017年布局半导体及显示面板设备业务,2024年相关收入仅6707.5万元,占总营收0.68%[9] - HJT及钙钛矿业务此前推动股价超300元/股,但业绩未达预期致股价大幅回落[9] - 泛半导体新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发展前景存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