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茶餐厅港股终局之战:四年五次IPO背后的“翻台率焦虑”与资本困局
搜狐财经·2025-05-16 05:37

公司概况 - 绿茶餐厅是曾以"文艺范"横扫年轻消费群体的餐饮品牌,巅峰时期单店日均翻台率高达6-8次,排队两小时是常事 [1] - 公司从2021年3月首次冲刺港股,历经四次递表四次失效,最终在2024年5月16日成功上市 [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绿茶餐厅共有465家门店,2024年新开120家,最新数据为493家门店,今年新开32家关闭4家 [5] 财务与运营数据 - 翻台率从2018年的3.48次降至2022年的2.81次,2023年短暂回升至3.30次后2024年回落至3.00次,华东区域低至2.82次 [4][5] - 客单价从2022年的62.9元下滑至2024年的56.2元,华东地区从62.6元降至57.5元,华北地区从62.7元降至53.1元 [5][6] - 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0.3%,其中华东、广东、华北分别下降11.2%、12.6%、6.8% [9] - 外卖业务收入占比2024年仅18.8% [1] 行业对比与竞争格局 - 同期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餐饮股市值腰斩再腰斩,奈雪的茶破发后持续低位,乡村基、杨国福等终止IPO [1][9] - 与九毛九、海底捞相比,绿茶品牌定位模糊,缺乏海底捞的极致服务或九毛九的多品牌战略 [3] - 资本市场对新茶饮的"第三空间"和"数字化零售"故事更青睐,绿茶"餐厅+烘焙"模式被视为传统 [4] 资本动作与市场反应 - IPO中约30%发售股份为股东减持老股,私募股东PartnersGourmet出售5050.92万股套现约3.49亿港元 [7][9] - 股东套现行为被解读为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或投资回报需求 [9] 行业趋势与转型挑战 - 餐饮行业面临疫情、消费降级、预制菜革命三重冲击,资本对纯餐饮模式审视更严苛 [3][4] -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转向单店盈利、供应链管控,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9][10] - 行业需拓展零售、外卖、预制菜等"第二增长曲线",但需注意资源协同与主业平衡 [6] - Z世代消费转向"快时尚餐饮",企业需证明持续盈利能力而非依赖情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