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城市更新行动意见 提出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 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促进城市结构优化 功能完善 文脉赓续 品质提升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 - 广州构建城中村改造"1+N+X"制度体系 作为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的《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39项条款涵盖改造方方面面 定下公益性主基调 保障村民权益 促进产业升级和历史文化保护 [1] 政策框架与制度体系 - 广州已构建城中村改造"1+N+X"制度体系 力促新一轮改造助力城市转型发展 面向"十五五"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1] - 《条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超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提出对产业开展调查 坚持异地迁移与就地改造相结合 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 [2] - 广州将"四好"建设 "平急两用"公共设施 新型建筑工业化 绿色建筑(含光伏) 保障性住房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 形成"6+1"工作要求 [3] 公益性实施与民生保障 - 广州坚持"留改拆"并举 对不具备拆除新建条件的项目采取局部修缮加固 环境综合整治等方式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 [2] - 明确城中村改造地块除安置房外的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 应按不低于10%的比例建设保障性住房 [2] - 开展城中村改造暨保障性住房整租运营一体化设计竞赛 推动住房租赁从"分散粗放"走向"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 [3] 拆迁补偿与权益保障 - 发布拆迁补偿安置争议处理试点项目清单通知 推动解决留守户问题 加速安置房建设和交付 [4] - 依据《条例》第二十七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收回符合法定情形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并给予适当补偿 [4] - 制定留守户拆迁补偿争议行政处理及司法诉讼试点方案 建立争议协调机制 在冼村项目试点中妥善推进6户8栋留守户搬迁 发出8份行政处理决定 [5] 公众参与与综合效益 - 建立城中村改造公众参与机制 畅通利害关系人及公众意见表达渠道 保障村民共享改造发展红利 [5] - 通过改造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正向指标 实现一次改造创造多维效益的"一改多得"目标 [3] - 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升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为超大城市持续更新提供"广州方案" [5]
广州优先保障改造公益性 促进“一改多得”效益
广州日报·2025-05-15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