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进化密码”
杭州日报·2025-05-15 03:06
城山村 华锋村 墅上王村 清晨7∶30,城山村的指纹打卡机"滴"的一声,记录下村干部们准时到岗的身影;上午10∶00,墅上 王村的共享洗衣坊里,几位大妈边洗衣边讨论着即将新建的共享图书角;中午11∶00,华锋村的"五老助 力团"将热腾腾的饭菜装进保温箱,准备送往独居老人家中——在萧山区进化镇,三个村庄用三种不同 的治理智慧,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城山村治村有"铁规矩" "当了22年书记,我最大的成就是带出了一支'不散'的队伍。"说话的是城山村党委书记张正。 在城山村,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其中"不准迟到早退"这条,被一台指纹打卡机具象化——这是多年 前张正力排众议引进的"新鲜玩意"。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邵江锋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排班表:"我们实 行'6+1'工作制,周日轮流值班,14年来年雷打不动。" 更让人称奇的是村里的"自修队"。村里没有外聘修理工,水泵、电路坏了,村干部亲自上阵。"自 己动手,既能掌握维修进度,又能倾听民声。"张正说。他扳着手指算账,近5年村里自修项目省下人工 费十多万元。 前些年,城山迎来"大考":西气东输、杭金衢高速拓宽、杭义天然气管道——三项国家级工程均需 穿越城山村,涉及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