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漫衍生品的百亿蛋糕,都被泡泡玛特吃掉了?
36氪·2025-05-15 02:03

泡泡玛特2024年财务表现 - 全年营收超130亿元 净利润增长185.9%[1] - 毛绒产品收入暴涨1289%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飙升375%且占比近四成[1] - 会员复购率近50% 体现高用户粘性[4] IP运营策略对比 - 无剧情IP定位精准 Molly和LABUBU作为情绪符号直击用户审美 70%新用户因形象入坑[2][4][6] - IP授权收入中88%来自纯形象合作 仅12%基于剧情联名[6] - 通过区块链防盗版 广泛联名实现授权收入超5.67亿元[1] 二级市场运营机制 - 通过限量版和隐藏款制造稀缺性 LABUBU联名款从599元溢价至超万元[7] - 社交平台分享带动二级市场热度 话题帖获大量互动[9] - 与《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名盲盒销售额破千万 隐藏款溢价近1000元[12] 国漫IP衍生品困境 - 衍生品开发滞后于电影热度 《姜子牙》玩偶上市时观众热情大减[4] - 产品形态单一 如《罗小黑战记》文具缺乏创意与实用性[4] - 版权分割问题制约变现 制作公司缺乏运营权[15] - 二级市场缺乏溢价能力 交易价格多与原价持平或更低[10] 行业突破路径 - 借鉴泡泡玛特用户思维 将IP转化为可交易的情感符号[6][13] - 通过联名合作突破困局 《非人哉》敦煌联名周销1.5万单[22] - 专注内容创作并委托专业团队运营 如《哪吒》与泡泡玛特合作模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