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25项政策举措 推动行业全面改革 涉及基金运营模式、考核制度、长效机制建设等关键环节 旨在优化行业生态并强化投资者回报导向 [1][9] 基金运营模式改革 - 浦银安盛基金和鹏华基金率先变更旗下多只债券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 以更科学反映产品风险收益特征 [2] - 超过20只基金自4月起启动降费 以债券基金为主 [1] - 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计划上报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新型浮动费率主动权益类基金 [2] - 监管要求头部机构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主动权益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全面推开将改变公募基金商业模式 头部与中小机构战略路径加速分化 [3] - 头部机构需平衡主动管理能力与规模扩张矛盾 转型发力负债端投资者服务和工具型产品布局(如Smart Beta ETF、指数增强) [3] - 中小基金公司可通过"小而美"精品策略 严控规模并捕捉超额收益 形成差异化竞争模式 [4] 投资策略调整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后 主动型公募将更聚焦核心资产定价而非边际信息流定价 策略范式可能出现整体性调整 [5] - 公募基金行业配置与基准指数差异或在中长期缩小 当前对银行、非银、公用事业等行业低配比例较高 配比存在回升可能 [11] - 公募整体换手率可能下降 更重视低波高分红产品及银行等股票的配置 [11] 考核与薪酬机制改革 - 基金公司考核机制系统性改革 核心关注产品业绩和投资者收益体验 强调中长期收益表现 [7] - 基金经理薪酬体系呈现"扶优限劣"导向 收入与规模挂钩程度降低 投资行为或更谨慎 [8] - 考核方式重业绩轻规模、重长期轻短期、绝对相对并重 引导增强长期投资理念 [7] 产品创新与资金流入 - 政策推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发展 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 大力发展各类场内外指数基金 [8] - 建立常态化逆周期调节机制 动态调整产品注册节奏 避免高位大量发行基金 [8] - 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占比有望提升 或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流入A股市场 增强市场韧性 [11] 行业响应与人事调整 - 公募基金行业人事调整密集 5月以来信达澳亚基金、东方红资管、华泰柏瑞基金、宝盈基金先后发布高管变更公告 [1]
降费、优化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公募“深改”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13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