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聚焦这五方面→
央视新闻·2025-05-13 01:27

核心政策框架 - 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首次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一体谋划 聚焦五育融合 学校主导 家庭育人 社会参与和组织保障五方面 [1] 教育教学改革 -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 构建学业进阶体系 [1] - 激发课堂活力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 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开展科普活动 [1] - 开展"班级赛"等全员体育比赛活动 提升学生心理韧性 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 美育与劳动教育 - 突出全员美育实践 开展"唱响校园"活动 建设"美育芳草"品牌 搭建合唱比赛 戏剧表演 诗歌朗诵等展示平台 [2] - 落实劳动教育"一校一清单"制度 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开展日常家务劳动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活动 [2] 成长支持体系 - 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制度 全面记录身心发展 学业表现 兴趣特长等情况 加强跟踪分析 结合档案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 [3] - 每名学生至少参加1个兴趣小组或社团 建立学习小组 兴趣小组 学生社团和"学伴"等互助机制 [3] - 鼓励教师做学生"大朋友" 建立"师生对话日" "心灵信箱" "午餐面对面"等沟通机制 [3] - 布置心理角 互动墙 减压装置等 打造"心灵加油站" 盘活健康活动实践场景 [3] 家庭与社会协同 -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膳食营养 保障充足睡眠 [5] - 倡导家长每天与孩子"倾听一刻钟 活动一小时" 鼓励参加亲子运动会 [6] - 开好新型家长会 增设身心健康和体育运动专题讲座 采取案例教学 家长沙龙等方式 [6] - 建好家长学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家庭教育智能体 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支持 [7] - 落实家访制度 对六类情况做到"六必访" 包括特殊家庭 行为异常 情绪突变等 [7] - 加快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统筹社区和社会单位力量 公共文化设施资源 [8] 健康管理与技术支持 - 提升就餐条件和餐食营养质量 优化校园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 [4] - 严格学校手机管理制度 鼓励"息屏行动" 减少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 [10] - 落实健康体检制度 开展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量监测 [10]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分析学生每日运动时长 运动负荷和营养膳食等情况 提供精准健康服务 [10] -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状况 完善支持服务措施 [11] 组织保障与评价机制 - 将学生身心健康指标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 加大经费支持 "一校一策"制定提升计划 [12] - 加大心理 学校卫生等专业人才培养 配齐专职心理教师 校医和保健教师 [13] - 开展市 区 校三级全员教师身心健康教育实训 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到专业医疗机构研修 [13] - 建好市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和服务基地 加强区级和学校心理辅导机构标准化建设 [14] - 优化学生身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将学生健康成长等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依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