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拟规范安全技术要求 汽车门把手隐形 安全不能“隐形”
人民日报·2025-05-12 22:14
隐藏式车门把手应用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因美观和科技感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 增强人车交互体验 支持语音 按键和钥匙等多种开启方式[1] - 该设计使整车造型更符合流线型 降低风阻系数 节约用电能耗 提升车辆5-10公里续航里程[1] - 国内市场搭载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新车占比已超过60%[1] 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问题 - 隐蔽无标志和识别操作困难导致用户打车时不知如何开门 在东北极寒天气下无法正常弹出[1] - 车辆发生剧烈碰撞后变形 依赖电子系统的把手无法开启 存在夹手和潜在逃生风险[1] 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 - 当前汽车车门把手缺乏统一行业规范和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2] - 技术要求涵盖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 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 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等[2] 安全技术改进措施 - 部分车企已关注安全隐患 例如吉利汽车公开隐藏式车门把手紧急解锁专利 通过机械传动 双电路备份和低温自加热技术实现极端情况下手动解锁[1] - 专家表示技术要求制定将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和车辆起火等事故中的安全逻辑 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2] 安全标准的重要意义 - 新标准保证断电和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 便于救援及逃生 防止翻滚和坠落事故中车门把手的误作用 降低乘员跌落风险[2] - 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 保证标志可见性 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逃生难度 保证车门把手结构强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