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蜜梨之乡” 又因为蓝莓“火出圈”了
杭州日报·2025-05-08 02:01
蓝莓智创园创新模式 - 蓝莓智创园采用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与无土栽培技术,将蓝莓生长速度提升3至5倍,实现今年种明年挂果 [2] - 通过智能调控技术,蓝莓成熟期从传统5月底6月初提前至3月底,比第一年种植时提前90天上市 [1][2] - 智创园蓝莓最大直径达一元硬币大小,最高售价达30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 [1] 数字化种植技术应用 - 园区构建覆盖全生产周期的数字化体系,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并自动调控温湿度、光照等参数 [2] - 系统可自动开启大棚天窗,肥水一体化系统和智能温控设备实现精准作业,仅需2名工人即可完成采摘 [2] - 作为浙江省首批数字农业工厂,采用智慧控制中心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2] 品种优化与产业升级 - 从30多个试种品种中筛选出4个高产优质品种,并持续开发适地良种 [2] - 原废弃石矿堆料场经改造后建成智创园,现有25亩智慧大棚,新增10亩大棚将于下半年投用 [3] - 带动周边形成3000亩蓝莓种植规模,但传统露天种植需4-5年才能稳产且受梅雨季影响严重 [1][2] 产业协同与乡村振兴 - 园区已吸引创业者种植火龙果、草莓等作物,规划采摘体验区、研学基地和农创服务中心 [3] - 蓝莓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超2000人 [1][3] - 数字蓝莓模式正作为可复制样本在乡村振兴中推广,目标建成科研生产文旅一体的农业综合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