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聚焦机器人等9大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深化“1028”产业生态布局[图]

常州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概况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813.6亿元 同比增长6.1% 第三产业增加值5488.9亿元增长6.4% 第二产业增加值5139.4亿元增长5.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 第一产业增加值185.3亿元增长3.2% [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5% 制造业增加值4269.13亿元同比增长7.5% 占GDP比重42.2% [5] - 构建"1028"现代产业体系 包括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1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近80万辆 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 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首位 [6] - 被授予"中国新能源之都"称号 形成"发储送用网"全产业链生态 理想汽车实现第100万台新能源车下线 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开工建设 [6] - 目标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重点突破固态电池、钙钛矿光伏、压缩空气储能等前沿技术 [29] 产业集群与重点企业 - 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达5438.8亿元 [6] - 新能源领域代表企业:天合光能(光伏组件) 中创新航(动力电池) 蜂巢能源(电芯及储能) 亿晶光电(太阳能电池) [26] - 高端装备领域代表企业:中车戚墅堰(轨道交通设备) 今创集团(轨道交通配套) 快克智能(工业机器人) 恒立液压(液压系统) [26]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2家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 均位居全省前列 [8] -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400家 全年净增超700家 上市企业累计达100家 [8] - 202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创历史最好成绩 [8] 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 - 布局9大新质生产力赛道: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固态电池、氢能、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母机、低空经济 [1][16] - 机器人产业规上产值达309亿元 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占全国近1/4 协作机器人产量全国首位 集聚近150家产业链企业 [22] - 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完整技术链条 拥有灵巧手、线性执行器、力传感器等20余家核心企业 [22]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主一区、一极三轴"空间格局:主城区(综合服务)、溧阳生态区(生态创新)、金坛增长极(新兴制造) 三大发展轴实现区域协同 [18] - 重点发展区域:"两湖"创新区(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 常州科教城(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高铁新城(总部经济与数字经济) 金坛产业新城(新能源) 溧阳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与绿色能源) [21] - 划定六个先进制造业片区 重点保障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用地需求 [2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出台系列政策包括《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 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10]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十项战略任务 包括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开放等 [11] - 2025年2月签约30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308.1亿元 重点布局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半导体等产业 [16] 未来发展趋势 - 打造智能制造协同发展高地 目标2026年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重点突破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 [30] - 培育未来产业增长极 布局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 建设三大合成生物产业园区 培育3-5家国际竞争力制造业领航企业 [31] - 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打造"常锡宜新能源产业走廊" 建立"研发在沪宁、转化在常州"的协同创新模式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