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园、鸡舍变身“活课堂”,劳动教育密码这样解
扬子晚报网·2025-05-02 12:10

劳动教育实践案例 - 溧阳市横涧小学将茶园、果园、菜园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南山农学院"课程体系,涵盖茶艺、竹艺、园艺等12门课程 [2][3] - 学校与周边茶厂、生态园等数十家单位合作,共建"双师课堂"和"田间实验室",将茶树杂交育种、茶叶包装设计等纳入课程 [3] - 通过"茶娃积分卡"激励机制,学生可用劳动积分兑换校长手绘肖像画或学习用品,形成良性互动 [4] 教育模式创新 - 横涧小学将271名学生全员纳入采茶实践,家长反馈孩子更珍惜粮食,部分学生已能独立照料三棵果树 [3] - 泰州市凤凰小学引凤路校区设计"别墅级"鸡笼项目,学生分组完成从测量到组装的全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7] - 该校开发艾草扎染课程体系,延伸出叶脉书签、香包等10余门子课程,学生通过《艾草成长日记》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9] 教育成果转化 - 横涧小学将一亩建筑垃圾荒地改造成四季轮作菜园,种植青菜、小麦等12种作物,闲置教室利用率提升100% [3] - 凤凰小学学生通过养鸡项目掌握木工技能,成功孵化首批山鸡并建立成长日志,计划引入AI技术生成劳动成长报告 [7][9] - 两校劳动教育带动家长观念转变,从"只关心分数"转为主动询问孩子采茶、养鸡等实践进度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