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六个视角打开民营经济促进法
央视新闻·2025-05-02 11:04

立法背景与意义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 共9章78条 全文9600余字 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立法进程体现45年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从1980年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颁发至今 政策方针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 [1] - 将"两个毫不动摇"和促进"两个健康"首次写入法律 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增强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和刚性约束 [3] 立法特点与创新 - 采用问题导向立法方式 聚焦市场准入 要素获取 服务供给等现存障碍 包括融资难 拖欠账款 乱收费等痛点 [4][5] - 确立"平等对待 公平竞争 同等保护 共同发展"核心原则 其中公平竞争内容单独成章 贯穿法律全文 [6] - 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理念 整合散见于民法典 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既有规范 实现系统性立法突破 [3] 营商环境建设 - 法律与民法典 外商投资法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形成协同体系 持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 [8] - 针对1.8亿户民营经营主体需求 重点解决"玻璃门 旋转门 弹簧门"等隐性壁垒 强化制度保障 [4][6] 创新与规范机制 - 专设科技创新章节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科研 推动产学研融合 促进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 [9] - 同步设置规范经营章节 要求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体现高质量发展与规范治理的辩证统一 [9] 实施展望 - 强调法律实施的关键性 需统筹配套法规制度 协调支持保障举措 通过全社会持久努力实现政治 法律 社会三重效果 [10][11] - 法律生命力在于执行 需克服"法之必行"的实践难点 确保立法成果转化为实际发展动能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