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部消费金融公司线上、线下策略大不同
36氪·2025-04-30 02:46

行业概况 - 持牌消费金融市场中,总资产规模在300亿-700亿之间的公司构成中间力量,资产规模和净利润均保持增长趋势 [1][2] - 这些公司若持续稳定增长,有望冲击千亿资产规模 [2] - 行业普遍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模式,以覆盖广泛客群、提升风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 公司财务表现 - 蚂蚁消费金融2024年营收152.13亿元(同比+76.3%),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1907.24%),资产规模3137.51亿元(同比+30.91%) [3] - 招联消费金融2024年营收173.18亿元(同比-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16.22%),资产规模1637.51亿元(同比-7.18%) [3] - 宁银消费金融2024年营收29.9亿元(同比+65.93%),净利润3.03亿元(同比+50%),资产规模601.45亿元(同比+31.69%) [3] - 中银消费金融2024年净利润0.45亿元(同比-91.62%),资产规模791.51亿元(同比+6.53%) [3] 业务模式 线上业务 - 线上业务普遍采用"自营+联营"形式,自营渠道包括APP、微信公众号、H5等,联营合作平台包括蚂蚁、字节、美团等 [7][10] - 中原消费金融线上业务占比96.81%,杭银消费金融80.29%,宁银消费金融74.55%,南银消费金融31.29% [6] - 中原消费金融与抖音、腾讯合作构建AI驱动的客户洞察引擎,精准获客能力成为行业学习对象 [9] 线下业务 - 线下业务均通过自建直营团队获客,采用类IPC模式结合大数据风控进行审批 [12][17] - 区域布局差异明显:宁银消费金融覆盖河南、湖南、福建;杭银消费金融覆盖河南、广东、四川等;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深耕长三角并向大湾区、京津冀扩展 [14] - 客群覆盖白领人群和自雇人士,如杭银消费金融从"白领贷"扩展到优质自雇人士 [16] 行业趋势 -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逐步扩大自营业务比例,以符合监管要求和提升用户运营能力 [11] - 线下业务若管理得当,可快速扩大规模,线上业务仍是行业主流发展方向 [22] - 中部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差异化竞争和稳健经营,有望在行业洗牌中占据更重要的战略位置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