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入职”有新标准

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制度创新 - 深圳市福田区出台《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首次系统性规范机器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权责边界[1] - 明确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定义为运用AI技术辅助履行公共管理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半自主/全自主系统[2] - 赋予机器人类似人格权并建立监护人制度,要求监护人对机器人进行全流程管理[2] - 通过法定采购程序固化监护人、机器人、供应商的责任关系,配套考核退出机制[2] 应用场景与效率提升 - 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已在福田区240个应用场景中投入使用[3] - 劳动仲裁院生成裁决书时间从1天缩短至几分钟[3] - 街道"民情日报"生成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1-2分钟[3] - 制度设计解决了公众对AI的信任焦虑,包括运行机制、信息安全和工作有效性三方面担忧[3]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机器人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催生"机器人雇员服务"等新兴产业[4] - 人机协同治理和工作将引发生产力革命[4] - 政府应用政务机器人将带动社会加快机器人制度化、规模化进入职场[4] 政策制定背景 - 2022年初福田区在生成式AI热潮前就提出为智能机器人"立标准"构想[1] - 前期讨论涉及机器人法律属性、工资福利和编制等议题[1] - 2024年5月召开听证会,首次以官方文件厘清五大核心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