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新闻网】中国团队研发脑机接口机器人 可植入比头发丝更细更软柔性微电极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自主研发成功"缝纫机"式柔性微电极自动植入机器人 可植入比头发丝更细更软的微电极至动物大脑皮层 [5] - 该机器人具备微米级三维操作精度 可植入多根厚度≤10微米 宽度≤100微米的微丝状电极 并灵活避让脑血管 [6] - 植入后的柔性微电极能将神经电信号传导至微型芯片 实现信号处理 外部设备控制及神经调控功能 [6] 技术优势 - 机器人支持多种规格柔性微电极植入 兼容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 已成功应用于半导体所和微灵脑机的电极产品 [6][9] - 具备自动化程度高 可植入数量多 空间定位准 时间效率高 血管避让等核心优势 显著提升植入成功率 [8] - 采用智能感知系统引导 结合自动化所在机器人控制领域的技术积累 解决微电极观测与操作难题 [8] 行业应用 - 通过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设施预验收 获微灵医疗创始人认可 显示其在高精度神经元信号采集方面的价值 [7] - 植入式脑机接口已进入柔性电极时代 该技术可服务于意念控制 语音合成 视觉重建等医疗场景及脑科学研究 [7] - 团队计划开发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系列产品 持续推动脑机接口与脑科学发展 [9] 研发背景 - 项目由自动化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主导 联合半导体所裴为华团队在电极制备方面的技术支持 [9] - 植入式脑机接口需整合电极 芯片 神经解码等跨学科技术 新材料进步使电极更微小柔软 但植入难度同步增加 [7] - 团队强调多学科协作创新是解决植入安全风险与信号质量问题的关键路径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