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与氢能发展 - 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钢铁、化工等工业场景的降碳减排成为必答题,这些场景需要稳定高温热源,难以通过电气化替代 [2] - 绿色氢能被视为绿色电力的最佳拍档,可在交通、工业深度脱碳和电力系统长时储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绿氢通过风电光伏等绿电分解水制取,电解槽是核心设备,我国电解槽产业快速发展,被视为新能源制造业新风口 [2] 电解槽产业现状 - 2024年我国电解槽装备年产能达47.7GW,占全球80%以上,但出货量仅3.1GW,供需明显不平衡 [3]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内卷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破除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商业化落地 [3] - 适当内卷可促进企业创新降本增效,但过度内卷会导致恶性竞争和行业生态破坏 [6] 应对内卷策略 - 企业应聚焦技术创新与差异化发展,如降低PEM电解槽贵金属用量等 [7] -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原材料采购控制生产成本 [7] - 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构建完整生态,共同推动氢能技术示范应用 [7] 行业未来趋势 - 未来3-5年绿氢成本可能与灰氢相当或持平,得益于风光发电成本下降和电解水制氢技术进步 [6][9] - 行业将进入调整期,技术落后、成本高的企业面临出清,资源向技术强、成本优的企业集中 [7] - 氢能应用潜力巨大,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前景广阔,电力领域风光氢储一体化模式重要,工业领域绿氢替代加速 [8] 电解槽竞争格局 - 技术领先型、产业链整合型、成本控制型和市场开拓型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10] - 氢羿能源重点发力PEM电解槽技术研发和降本增效,自主研发低贵金属催化剂,铱含量低至60%,电解槽单槽最大产氢量600Nm3/h [11] 出海机遇与挑战 - 国内电解槽产能过剩,出海成为必然趋势,中东、东南亚和欧洲是重点区域 [16][18] - 面临国际认证、技术标准、售后服务等挑战,需在技术研发、成本把控、合规能力等方面构筑壁垒 [16] 氢能产业瓶颈 - 技术瓶颈:电解水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适配性待提升,关键材料依赖进口 [20] - 成本瓶颈:制氢储运成本高,商业化推广受限 [20] - 市场瓶颈:应用场景单一,工业领域规模化应用未铺开 [20] - 政策瓶颈:缺乏顶层设计和全国统一规划,区域限制多 [21] 未来能源体系 - 未来能源体系将多元化、电氢协同化、系统智能化,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 [24] - 本质区别是从碳基能源消耗向电氢协同转变,以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清洁能源为核心 [25]
氢羿能源创始人、董事长米万良:未来3-5年绿氢成本或将与灰氢持平
搜狐财经·2025-04-28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