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oheal: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哪些预算能调哪些动不得?预算灵活性全解析
搜狐财经·2025-04-27 08:34

核心观点 - 预算在并购重组中具有战略重要性 需在合规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 以实现交易价值最大化 [1][4][12] - 预算管理被视为动态过程 需根据交易风险 监管要求和协同效应进行动态调整 [5][6][9] - 部分预算支出具有刚性 尤其是合规性相关支出 任何削减都可能引发监管风险和交易延迟 [7][8] 预算灵活性 - 尽职调查预算可根据标的公司特性动态调整 例如在科技型并购中可将预算从法律尽调转向IT系统兼容性评估 [5] - 交易结构设计可通过支付方式创新优化预算 例如采用股份加现金混合支付 分期支付或对赌机制 案例中以30%初始资金撬动市值5亿资产 [5] - 整合预算需分层投放 非核心整合可延后 关键协同点如供应链打通和核心团队留任需优先保障预算 [5] - 预算分配需遵循风险导向原则 针对高负债企业重点投入偿债能力调查 针对技术密集型公司重点投入知识产权核验 [9] - 需为新兴监管要求预留预算空间 例如数据合规和环保合规等ESG相关事项 [11] 预算刚性 - 法律审计报告 资产评估和独立董事意见等合规性支出不可削减 是并购合法合规的基础 [7] - 反垄断审批 外资准入审查 税务协定适用和数据合规调研等跨境并购相关费用具有强制性 [7] - 投资者保护相关预算不可压缩 包括信息披露 公告制作和投资者沟通会 否则可能引发信息不对称质疑 [7] - 试图节省尽调预算或压缩估值流程可能导致监管审查 案例中项目因此延期6个月并错过最佳收购窗口 [7] 预算战略价值 - 预算管理是战略而非会计职能 需与交易思维 风险动态和结构协同深度结合 [12] - 真正的预算能力体现在资金使用效率而非节约程度 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长期效益增长 [12] - 预算应被视为逆转战局的操盘工具 而非简单的财务控制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