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财观|从春晚喝彩到马拉松“吐槽”:机器人技术需要一场“长期主义”启蒙

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反映的技术挑战 - 20家参赛机器人中仅6家完成21公里复杂地形测试,暴露动态平衡、关节耐磨损性、散热系统、续航能力等全方位技术短板[1] - 赛事压力测试打破"万物皆可速成"幻想,凸显软硬件技术耦合与AI算法提升的迫切需求[1] - 扭秧歌机器人春晚表演与马拉松表现形成反差,显示技术应用场景落地仍需长期投入[1][2]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规律 - 短期挫败是技术迭代必经阶段,扭秧歌机器人代表阶段性成功而非终极形态[2] - 机器人研发本质是耐力赛,需避免因短期表现过度乐观或悲观[2] - 实验室演示与真实场景存在鸿沟,马拉松测试提供客观评估发展现状的标尺[1] 长期主义的商业实践案例 - 亚马逊1997年亏损3100万美元仍坚持长期战略,28年后实现6300亿美元营收与2万亿美元市值[5] - AWS业务初期受质疑,2024年营收超千亿美元成为利润核心,验证非线性的指数级增长[7] - 《哪吒之魔童闹海》团队五年打磨10秒镜头,最终斩获150亿元全球票房[5] 金融行业的短期主义陷阱 - 财富管理机构虚假转型买方投顾,实际仍延续卖产品模式[6] - 保险机构炒作停售倒逼资产端赌性,形成预定利率调整的恶性循环[6] - 金融风险隐蔽性导致短期规模扩张与长期风险积累并存[6] 长期战略的实施方法论 - 谷歌70/20/10法则平衡核心业务与创新投入,确保资源合理分配[8] - 财富管理需将"以客户为中心"抽象目标拆解为动态KYC、产品匹配等可执行步骤[9] - 组织上下同欲是避免长期目标与短期执行脱节的关键[9] 技术领域的长期主义范式 - DeepSeek多年深耕实现2025年春节技术爆发[5] - AI领域放弃爆款追逐,专注模型通用性实现技术突破式增长[6] - 亚马逊公有云服务坚持用户中心主义,拒绝短期利润诱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