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A+H”势不可挡!三大特征剖析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

行业集中度特征 - 2025年以来已有17家A股公司正式递表港交所,而2022年至2024年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分别仅有4家、1家和3家,2025年呈现“井喷”态势 [1][3] - 已递表的17家公司中,消费品公司与科技企业是主导,涉及食品饮料、新能源、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 [3] - 这17家公司大部分是A股中的行业领头羊,总市值低于200亿元的仅有2家,总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则达到6家,例如宁德时代总市值达10430亿元,恒瑞医药总市值达3262亿元 [4] 投行选择特征 - 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在选择保荐机构时,普遍采用“国际大行+国内大行”的组合模式 [7] - 例如恒瑞医药同时选择了内资背景的华泰国际和外资背景的摩根士丹利、花旗,海天味业选择了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 [7][8] - 内资券商更熟悉境内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监管环境,外资投行则拥有广泛的国际投资者网络,这种组合能扩大投资者覆盖范围,提升发行成功率 [10] 国际化战略需求 - 多家公司境外收入占比极高,例如百利天恒境外收入占比达91.61%,蓝思科技、均胜电子、江波龙的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58.63%、74.09%、71.15% [12][13] - 即使境外收入占比为30.48%的宁德时代,其境外业务收入的绝对值已超过1100亿元 [12] - 公司明确表示赴港上市是为了国际化战略,例如蓝思科技旨在扩大全球业务布局(越南、泰国、墨西哥等地),东鹏饮料则为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扩张铺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