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演进 - 西电东送南通道工程从传统能源输送转向低碳枢纽 从区域互补升级为国家能源网络整合 从国内资源配置延伸至国际能源合作[1] - 功能从区域电力调配演进为服务双碳目标 推动全球能源电力治理的系统性工程[1] 可持续发展内涵变化 - 高耗能产业在西部加码布局导致电力供需矛盾加剧 送受端利益协调问题凸显[3] - 需构建送受两端多形态网络结构耦合 多类型能源聚合 多市场主体协作的新型协同机制[3] - 通过大范围互济共享清洁能源体系推进水电风电光伏集约化开发 促进受端新型储能建设[3] - 基于数字化调控技术挖掘跨区域通道输电能力 通过电力市场机制协调多元主体利益[3] 通道走廊问题与解决 - 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带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新能源出力保障低 电力电量实时平衡难度上升[5] - 需在更大范围包括国内西藏四川新疆内蒙古及国外澜湄地区进行电力资源优化配置[5] - 待建工程建设时序不稳定 外送落点争执不断 地方博弈加剧[5] - 南方电网深化与国家电网地方政府合作 探索跨域电力协同配置机制 预判外送线路影响[5] 调控运行挑战与创新 - 现有单一输电模式刚性 送受端缺乏深度协同 难以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电量硬盈余或硬缺口[6] - 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不足影响战略整体效益[6]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电力供需实时监测预测 统筹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6] - 探索多元主体协调互动商业化模式 加快电力余缺互济市场化交易机制建设[6] 市场机制完善需求 - 当前主要依靠省间中长期电力协议 采用经营期法或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法核定输电通道单一制电量电价[7] - 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碳市场衔接不畅 省内省间市场耦合不充分[7] - 中长期协议电价与现货市场价格存在显著价差 无法体现电力供需时空价值[7] - 以区域现货市场建设为牵引 推动跨省区市场与区域省级市场常态化联合运行[7] - 理顺电价形成机制 创新区域间电力合作利益共享机制 探索跨区域交易核心规则[7]
“西电东送”南通道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中国电力报·2025-04-24 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