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AGI时代为什么更需要经典阅读?
每日经济新闻·2025-04-23 07:55

算法时代的认知困境 - 人类日均接触电子屏幕时间达6.2小时 其中78%的信息获取依赖算法推荐[1] - 深度阅读能力以每年12%的速度衰退 频繁切换信息源导致大脑前额叶皮层突触连接密度下降[1] - 长期使用推荐算法的用户观点多样性较十年前下降47% 社交媒体回声室效应导致认知闭环[2] - 短视频平台日均产生1.2亿条碎片化内容 信息过剩引发意义生产机制瘫痪[2] - 83%的大学生无法区分AI生成的哲学论文与人类学者的作品 生成式AI重塑知识生产范式[4] - 算法推荐逻辑将价值判断简化为点击量和点赞数 经典文本推荐量不及娱乐八卦的1/200[4] 经典文本的独特价值 - 经典文本具有跨时空对话能力 如《论语》被不同时代学者解读为格物致知或知行合一[6] - 经典文本构成人类精神基因库 包括《诗经》《荷马史诗》《奥义书》等文明智慧结晶[7] - 深度阅读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 功能性磁共振显示阅读托尔斯泰时产生类似真实社交的神经活动[8] - 持续经典阅读训练使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水平提升31% 语言结构与思维训练高度关联[9] - 经典文本守护人性复杂性 如《罪与罚》的道德挣扎与《活着》的生命韧性[10] - 经典提供伦理价值源泉 如孟子恻隐之心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10][11] 重建阅读伦理与教育实践 - 深度阅读促进α波产生 类似冥想状态 增强创造力与思考深度[12] - 芬兰2023年基础教育大纲要求中学生每年精读至少10部跨文明经典[17] - 芝加哥大学经典著作阅读计划持续百年 证明通识教育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可替代性[17] - 数字技术拓展经典呈现方式 如故宫3D模型《千里江山图》与哈佛AI导读系统[16] - 某省高中课本现代网文占比超过经典文学作品 教育体系存在去经典化倾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