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三变”之后寻味幸福
水利部网站·2025-04-18 08:31
石马河治理背景 - 石马河是东江下游一级支流 流经东莞市7镇112村 滋养沿岸150多万常住人口 历史上曾保障香港300万同胞饮水安全[1] - 20世纪60年代香港严重水荒 每四天供水一次 周恩来总理批示兴建东深供水工程 1965年建成通水 石马河年供水能力达17亿立方米[2] - 90年代东莞工业化导致污染加剧 天然径流不足使自净能力下降 2018年水质监测显示旗岭断面为劣V类 沦为污水河[2] 治理模式与工程实施 - 采用"EPC+O"模式(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 实现责任清晰与成本控制 施工高峰期投入上万建设者[3] - 建设数千公里地下管网 完成截污管网与雨污分流工程 系统性覆盖流域 实现"污水入厂 雨水入河"[3] - 实施河长制 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 查处252家散乱污企业 查封35家问题企业 清除沿岸6米内违法活动[4] 治理成效与水质改善 - 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2020年起旗岭国考断面水质年均值连续4年达Ⅳ类标准 实现从劣V类到Ⅳ类的蜕变[4] - 污水收集能力与处理效能大幅提升 流域内排污口整治成效显著[3][4] 经济与社会效益 - 清溪镇长山头村依托良好生态环境 获得18.16亿元超长期国债 建设现代化产业园[5] - 产业园建成后产业空间提升3.5倍 带来近4万产业人口的居住与消费需求[5] - 沿河建成竹塘公园等生态文化设施 河岸功能从污染区转变为居民休闲打卡地[6] 持续发展计划 - 水利部门实施"生命碧水 溯流新生"回归计划 目标使河流恢复"生命 生动 舒适 独特"特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