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转型中的阿里巴巴:押注AI再建“护城河”
证券时报·2025-04-17 18:16

公司战略重心与投资 - 阿里巴巴将人工智能视为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并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为两大战略重心 [2][4] - 公司首次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提升到与电商同等重要的层面,作为两大核心业务和战略方向 [4] -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设施 [2][4] 人工智能技术布局与优势 - 公司构建了以算力网络为基座、开源模型为引擎、场景创新为突破口的“基础设施—技术中台—商业落地”协同体系 [2] - 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三大优势: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服务;先进的自研AI模型“通义千问”,其衍生模型数量超10万且下载量超过Meta的Llama;丰富的ToC应用生态如淘宝、夸克、钉钉 [5] - 通义大模型系列于2022年9月正式问世,公司早在2018年就启动了大模型研发 [3] 业务应用与场景落地 - 公司多项业务已融入人工智能功能,例如在电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为淘宝带来用户互动和交易效率的显著提升 [6] - 阿里巴巴推出基于通义大模型的新夸克应用,将其全面升级为整合AI对话、深度思考等功能的无边界“AI超级框” [6] - 阿里巴巴国际站计划到2025年实现所有商家使用AI工具,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的商家每周在使用公司提供的AI应用 [6] 合作伙伴与生态建设 - 近期公司与浙江省政府、中国移动、宝马集团、中国联通、杭州市政府等深化战略合作,合作覆盖算力基建、大模型、终端应用场景等全产业链 [2][5] - 具体合作案例包括与中国移动共同建设AI数据中心、与宝马联合开发AI引擎用于新世代车型、同杭州市打造人工智能普惠应用标杆场景 [5] 发展历程与目标 - 公司的人工智能布局可追溯至2017年达摩院的成立,重点布局机器智能等领域 [3] - 阿里巴巴发展人工智能的第一目标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即AI能够完成80%人类的工作技能 [7][8] - 公司目标是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同时拥有强大人工智能和领先云计算业务的公司之一,这种结合被视为巨大的竞争优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