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地位与规模 - 成都鞋类产业带规模全国第三 与温州、泉州、广州并称"三州一都" 聚集逾1500家生产型鞋业企业和配套企业 [1] - 成都鞋类出口量占中国女鞋三分之一 美国是出口目的地之一 [1] - 高峰期成都鞋业年产值上千亿元 企业超5000家 从业人员达数十万人 [2] 贸易结构与市场调整 - 成都制鞋企业多已转战内销市场 俄罗斯等欧洲市场成为主要出口目的地 同美国直接贸易的企业不多 [1] - 美国关税政策对成都制鞋产业整体影响有限 [1] - 美国客户曾要求制鞋企业将配套产业转移至东南亚 否则拒绝下单 [4] 关税政策影响机制 - 关税上涨导致美国贸易公司拿货价格上涨 最终转嫁至消费端 原价150美元球鞋涨至230美元 [3] - 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指出新关税将提高几乎所有日用品价格 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利益 [3] - 若在海外生产100美元球鞋改为美国制造 价格将涨至300-400美元 [5] 产业竞争力分析 - 美国不具备接收鞋类产业回流的能力 东南亚无法取代中国制造业地位 [4] - 鞋类制造需上百家工厂协同 中国拥有完全工业门类和成熟技术工人 [4] - 成都鞋企需改善相对粗放的管理水平以应对沿海企业转向内销的竞争压力 [1][6] 国内市场发展态势 - 中国女鞋市场持续增长 2022-2024年规模分别同比增长3.38%、9.7%、8.2% [5] - 达芙妮国际2023年营收2.63亿元同比增长53% 净利润6244万元同比增长68% 2024年营收3.22亿元同比增长23% 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71% [5] - 百丽时尚2023年前九个月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12.8% 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92.7% 净利润率达12.8% [5] 企业战略方向 - 成都鞋企应聚焦国内市场 中国拥有10多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且经济纵深广阔 [5] - 企业无需因美国短期政策调整发展战略 盲目拓展东南亚市场存在风险 [5] - 需提升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和线上电商运营水平以应对内部竞争 [6]
拓展内需改善管理 四川制鞋业积极应对关税战
证券时报·2025-04-15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