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现状与挑战 -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三北"地区荒漠化沙化土地70%是草原,草原与沙源地、沙尘路径区高度重合 [1] - "三北"防护林工程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但仍面临成本高、效率低、不可持续等挑战,需实现"水、土、绿"科学匹配 [1] 科学治沙原则与模式 - 新时代科学治沙需坚持"以水定绿、系统治理、科学配置植被、做好产业发展"原则 [2] - 需构建水—能—粮—生态与防沙治沙协调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考虑水、土、植被、气候等多要素协同作用 [2] - 需发掘培育好种源,应用最新科技,延伸产业链向治沙要效益,推进生态治理、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 [2] 草种科技与创新 - 需改变单一种树防风治沙的片面观念,强调"适地适树、适地适灌、适地适草",优先选用适应沙区环境的植物品种 [3] - 我国进口草种多为二代商品培育品种,存在遗传繁育能力缺失、需重复引种等问题 [4] - 蒙草生态专注草种科技30多年,建立18个专项种业研究院,采集驯化295种乡土植物,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5个入选国家林草局良种推荐目录 [4] - 选育的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巴尔虎羊草、蒙农杂种冰草、哈素海野大麦等优质乡土草种抗逆性强、种子产量高、覆盖度大 [4] 科技治沙手段 - 无人机监测与精准治理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为防沙治沙提供新手段 [7] - 聚焦水资源合理利用、乔灌草相结合以及工程机械化、智能化等重大科技需求 [8] - 草生态修复技术、草饲料高效栽培技术、草产业开发技术等科技创新为"三北"工程增添科技利器 [8] - 蒙草生态研发种子绳、种子块、种子包等"一地一方"定制化产品,创新1270余台机械设备,实现全流程自有机械化作业 [10] 产业融合发展 - "光伏治理+治沙""风电+治沙""光伏+牧草"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向生态修复要效益 [11] - 蒙草生态在巴彦淖尔推动绿色能源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光伏板下种植梭梭、四翅滨藜等嫁接肉苁蓉后亩均效益超过1200元 [11] - 计划依托300万亩"三北"工程建设项目区,探索建设规模化示范性国产草籽制种生产加工厂,增加牧草供应量 [14] - 探索建设现代草业示范区,集中连片发展饲草、种业,打造草种、饲草生产示范基地 [14]
草种科技助力科学治沙 蒙草生态创新产品保障防沙治沙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