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改革 - 2025年推出46个方面200余项改革任务 聚焦企业群众可感可及的关键痛点[1][4] - 推行非现场监管新模式 2025年推动全市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到50%以上[7] - 依法拓展"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事项范围 扩大"无事不扰"清单至企业总数10%以上[5][7] 政务服务优化 - 已建成11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 平均减时间60% 减材料55.9% 减跑动89.2%[2][10] - "京通"移动端累计注册用户数超4400万 市、区两级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10] - 12345热线企业专席2024年受理25.5万件企业诉求 同比上升98.8% 解决率97.48%[10] 金融支持措施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万亿 直接融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为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2] - 按照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息的20%给予贴息支持 创新型中小企业贴息比例提升至40%[13] - 发挥千亿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逆周期调节作用 联动社会资本扩大对创新企业支持[4] 科技创新发展 - 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居全国首位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2] - 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300家 科技型企业存量85.9万户占全市企业近四成[2][6] - 布局支持25家标杆孵化器 26家概念验证平台 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创新城市第一[2] 产业政策支持 - 出台医疗器械、新材料等4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 医药健康产业新晋万亿级产业集群[2] - 2025年建设10个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12] - 推动北京时代电池制造基地、机器人产业园等1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2] 贸易与外资 - 2024年进出口3.61万亿元 连续三年站上3.6万亿台阶[8] - "两区"建设五年来实际使用外资661.8亿美元 占全国8.4%[8] - 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12家 同比增长16.4%[8] 基础设施建设 - "七站两场"实现地铁全覆盖 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达88% 2025年提升至90%[3][5] - 首都国际机场推出"连程直转"作业模式 货物操作时间较原模式节省20小时以上[9] - 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481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3] 文化产业发展 - 2024年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 观众超1280万人次 票房收入超39亿元[14] - 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超过2.3万亿元 接待游客超过3.7亿人次[14] - 2025年计划举办各类演艺活动4万场 累计认定演艺新空间达到100家[14][15] 支付便利化 - 全市1.8万家重点商户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 1.14万台ATM机具支持外卡取现[17] - 推出"两卡"融合产品 为入境游客提供支付扫码、通信语音等一站式服务[17] -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达82.5万个 15种境外电子钱包APP顺畅使用[17]
聚焦营商环境痛点,“北京服务”发布200余项改革任务
新京报·2025-03-25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