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通过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的融合,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2][4][6] 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 - 利用机器视觉与AI算法模型,实现对田间微小害虫的精准识别和测报,对虫害发生趋势进行研判和预警[2] - 杨梅产业与数字孪生、卫星遥感、AI、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杨梅产业智慧升级[2] - 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模式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场景,智慧农场、牧场、渔场逐渐落地生根[2] 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 - 农业农村部已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健全完善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工作机制[3] - 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支持将智慧农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纳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社会投资等有序参与建设[3] - 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初步建立智慧农业创新体系,多项技术取得突破[9] - 智慧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增立项相关行业标准17项、发布实施6项,推动建立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测中心[9] 智慧农业的发展目标 - 力争到2030年,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7] - 预计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7] 智慧农业的具体任务 - 《指导意见》围绕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加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等领域提出13项重点任务[8] - 农业农村部部署实施三大行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11] 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 - 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累计支持建设项目已达116个,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5] - 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今年超4000万人次接受培训,9年累计培训超过2.7亿人次[9] 智慧农业的区域示范 - 农业农村部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建设,通过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用好各类支持措施,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10] - 支持浙江省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支持科研院校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探索推广智慧农场技术模式[11]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