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德斯(688178) - 2023 Q4 - 年度财报
万德斯万德斯(SH:688178)2024-04-29 10:36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3年营业收入为8.0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3%[24] - 营业收入80,974.51万元同比下降5.83%[36] - 营业收入809,745,110.18元,同比下降5.83%[96][97]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63.2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7.46%[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63.26万元同比下降487.46%[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632,600元,同比下降487.46%[9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238.4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3.17%[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38.44万元同比下降1,073.17%[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384,400元,同比下降1,073.17%[94] - 环保行业营业收入8.02亿元同比下降6.58%[99] - 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收入5.56亿元同比下降20.72%[99][100] - 工业废水业务收入1.06亿元同比下降45.71%[99][100] - 委托运营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56.42%[99][100] - 华东地区收入2.46亿元占比30.68%[99][100] - 公司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632,561.26元[170]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697,626,025.72元,同比上升10.43%[96] - 管理费用96,220,578.11元,同比上升19.40%[96] - 研发费用37,248,782.46元,同比下降9.06%[96] - 销售费用49,291,348.32元,同比上升13.90%[96] - 环保行业原材料成本3.03亿元同比增长4.8%[102] - 环保行业其他成本1.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1.98%[102][104] - 委托运营原材料成本6476万元同比增长79.47%[103] 财务表现:现金流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4.71%[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2,844,895.44元,同比下降454.71%[9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529,204.99元,同比上升86.36%[96] 财务表现:其他关键指标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0192元/股,同比下降487.53%[25]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42%,同比下降9.27个百分点[25]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60%,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2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60%,较上年减少0.16个百分点[71]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9亿元人民币,是全年亏损主要来源[27] - 安全事故导致税前利润减少2,437.46万元[36] - 安全事故预计减少税前利润2437.46万元,其中计提预计损失1490.48万元,项目毛利损失946.98万元[86]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下滑,刚性支出较高导致净利润减少[86] - 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9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29亿元占比40.59%[107][10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8953万元占比15.71%[11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89,526,083.57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5.71%[114]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较上期减少51.11%至144,335,205.76元,占总资产比例6.60%[12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30.07%至60,429,631.00元,占总资产比例2.76%[120] - 应收款项融资大幅增长1,097.98%至17,075,826.00元[120] - 存货激增294.73%至50,107,728.31元[120] - 合同资产减少32.76%至411,378,439.93元,仍占总资产18.80%[120] - 无形资产增长200.16%至403,229,469.12元,占总资产18.43%[120] - 长期借款增长284.72%至138,500,000.00元[121] - 受限资产总额374,946,416.26元,包括货币资金48,555,814.44元及无形资产257,173,383.88元等[122] - 报告期投资额19,24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64%[126] - 公司总资产为12,005,212元,净资产为7,123元[147] - 公司净利润为0元,无负债[147] - 公司营业收入为565.81元,营业利润为33.34元[147] 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业务涉及盐湖卤水提锂、油气田提锂及提锂吸附剂等新兴技术领域[12]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MBR膜生物反应器、A/O工艺等高效生化水处理技术[13] - 公司主要处理对象包括垃圾渗滤液、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12][13] - 公司拥有多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业务覆盖天津、盘锦、池州、剑阁等多地[12] - 公司掌握高效抗污堵MBR系统+纳滤+反渗透核心技术[63] - 技术针对膜污染与堵塞问题通过(A/O+超滤)+纳滤+反渗透实现[63] - 公司通过技术平移将技术成果应用于能源材料等新业务领域[43] - 公司开展上下游技术开发整合打造关键材料技术装备开发生产能力[44] - 公司生产模式分为单元技术装备和可移动式处置设备两种类型[48] - 营销模式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三种方式[49] - 服务模式以提供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委托运营和BOT模式为辅[50][52][53] - 环境解决方案在手未确认收入7.41亿元[37] - BOT运营项目2024年预估收入0.58亿元[37] - 公司承接并成功实施100吨/年尖北地区气田采出水提锂示范项目[38] - 太和、新乡、剑阁餐厨厨余BOT项目设计规模合计905吨/天[38] - 公司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59] - 公司在矿井水零排领域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59] - 公司完成国内大型矿井水标杆示范项目营盘壕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项目[59] - 公司业务涵盖水处理与固废资源化,拥有数百项项目案例[82] - 公司在工业废水零排放领域完成国内大型矿井水标杆示范项目[84] - 公司具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贰级等多项资质[85] 研发与创新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60%,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25] - 研发投入总额为37,248,782.46元,同比下降9.06%[71] - 研发投入总额为11,168.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为7,336.63万元,费用化金额为3,724.88万元[78] - 公司在研项目17项包括新型钛系吸附材料与吸附分离技术应用研发等[38]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外观专利1件[39] - 公司2023年新获得授权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外观专利1件[66] - 公司截至报告期末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59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133件,外观专利1件[66] - 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12件[66] - 本年度新增专利申请38个,其中发明专利14个[68] - 本年度新增专利获得25个,其中发明专利10个[68] - 累计专利申请总数321个,发明专利136个[68] - 累计专利获得总数171个,发明专利25个[68] - 报告期内有8件实用新型专利权期满失效,1件放弃[69] - 公司研发铝基提锂吸附剂制备技术,实现一步法合成与成型,具备高强度和高吸附容量特性[64] - 公司开发渗沥液精准导排技术,通过CT成像实现填埋场内部三维成像与渗沥液分布规律分析[64] - 公司采用分盐资源化技术,通过集成膜过滤与蒸发结晶实现废水一价盐和二价盐的高效分离回收[64] - 公司研发电化学预处理技术,选用高析氧电位电极材料,有效破坏难降解物质分子结构并降低能耗[64] - 公司开发厨余垃圾生物转化蛋白技术,通过昆虫自动化养殖实现餐厨垃圾蛋白质资源化利用[64] - 公司搭建30余人卤水提锂吸附剂研发团队[39] - 公司新增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5人累计拥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30余人[39] - 研发人员数量为93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1.94%[8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974.70万元,平均薪酬为21.23万元[81]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34人,本科37人,专科21人[81] - 研发人员共93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37.63%[83] - 公司建立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元化研发平台[84] - 公司201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67] - 公司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 - 公司相关技术荣获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及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学技术奖[59] 在研项目与研发投入详情 - 在研项目"高浓有机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装备"总投资规模2,200万元,累计投入1,746.68万元[73] - 在研项目"村镇垃圾渗滤液全量处理技术与移动式装备开发"总投资规模590万元,累计投入583.02万元[73] - 在研项目"垃圾运输处置与过程污染物减量及控制技术"总投资规模740万元,累计投入740.82万元[73] - 多源有机固废负碳资源化与能源化协同处置技术研发项目预算439万元,实际投入216.02万元,完成进度414.23万元[75] - 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研发项目预算306万元,实际投入186.61万元,完成进度300.39万元[75] - 餐厨沼液短程硝化联合厌氧氨氧化处理技术研发项目预算730万元,实际投入351.89万元,完成进度529.49万元[75] - 新能源材料锂的高效富集及分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预算2900万元,实际投入508.68万元,完成进度710.64万元[75] - 废水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削减与去除技术研究项目预算315万元,实际投入281.92万元,完成进度281.92万元[76] - 退役风力发电元器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项目预算285万元,实际投入257.45万元,完成进度257.45万元[76] - 高氨氮废水热脱除处理技术研发项目预算338万元,实际投入205.83万元,完成进度205.83万元[76] - 生活垃圾高压挤压分质分类技术与设备研发项目预算359万元,实际投入223.84万元,完成进度223.84万元[76] - 高粘度有机浆液旋流除砂技术项目投入550.00万元,实际支出564.55万元[78] - 膜分离过程强化技术项目投入200.00万元,实际支出192.26万元[78] - 废盐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项目投入307.00万元,实际支出287.66万元[77] - 废旧三元锂电池火法提锂项目投入249.00万元,实际支出249.53万元[77] - 膜材料回收技术研发项目投入285.00万元,实际支出13.15万元[77] - 新型钛系吸附材料项目投入375.00万元,实际支出35.18万元[7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23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8]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军持股8,353,786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5.68万元[144] - 董事兼副总经理宫建瑞持股3,580,194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9.65万元[144] - 董事兼副总经理袁道迎持股7,123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4.50万元[144] - 副总经理徐斌持股14,247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2.86万元[144] - 副总经理张小赛持股14,247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9.07万元[144] - 副总经理林仕华持股7,123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8.93万元[144] - 董事会秘书戴昕持股7,123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9.65万元[144] - 三位独立董事安立超、彭征安、冀洋年度税前报酬均为7.54万元[144] - 财务负责人张开圣任期自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147] - 袁道迎于2024年3月13日辞去副总经理职务,仍担任董事[148] - 董事长刘军在股东单位万德斯投资担任执行董事自2015年7月起[150] - 董事厉永兴在江苏毅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投资总监自2014年2月起[150] - 董事厉永兴在江苏毅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合伙人自2016年6月起[150] - 副总经理宫建瑞在南京万德斯工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自2022年10月起[151] - 副总经理陈灿在南京万德斯零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自2024年3月起[151]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565.81万元[153]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124.97万元[153]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9次[156] - 其中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会议次数为9次[156] - 董事安立超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为8次[156] - 董事彭征安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为8次[156] - 董事韩辉锁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为9次[156] - 董事厉永兴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为9次[156] - 董事冀洋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为9次[156] - 所有董事均未出现连续两次未亲自参加会议的情况[156] - 审计委员会2023年召开4次会议[15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3年召开1次会议[160] - 战略委员会2023年召开1次会议[161] - 薪酬考核委员会负责拟定高管薪酬方案并实施考核[182] - 公司内部控制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董事会自我评价一致[184][185] - 公司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预警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183]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规定且决策程序完备[171] -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执行情况良好[172] - 公司2022年度股东大会于2023年6月9日召开,审议通过包括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方案等9项议案[142] - 公司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3年10月20日召开,审议通过2023年度担保额度议案[142] - 公司2022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22,165,123.76元,占净利润比例为99.13%[169] - 公司期末可分配利润为394,371,651.48元[169] 人力资源与股权激励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779人,其中母公司494人,主要子公司285人[163]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运营人员440人,研发人员93人,技术人员68人,销售人员46人,行政及管理人员132人[163] - 员工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64人,本科273人,专科及以下442人[164] - 公司2023年培训计划完成率达到100%[166]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报告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43.56万元[176]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标的股票数量189,445股,占总股本0.22%[173]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激励对象25人,占公司总人数3.21%[173]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标的股票数量238,385股,占总股本0.28%[173]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98人,占公司总人数12.58%[173] - 公司董事及高管合计持有第一类限制性股票71,232股,期末市价18.08元/股[179]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新授予236,813股,总授予量达1,500,000股[174] - 所有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区间为9.68-9.94元/股[173][174] - 公司向8名高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总计284,930股,授予价格9.94元/股,期末市价18.08元/股[180] - 副总经理张小赛和徐斌各持有56,986股限制性股票,期末价值均为1.03百万元[180] - 6名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