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硕奥国际(02336) - 2023 - 年度财报
硕奥国际硕奥国际(HK:02336)2024-04-25 08:31

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收益增加12%至1.37164亿港元,毛利增加14%至931.3万港元[5][12] - 2023年公司亏损1276.6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31.3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0.62港仙[5][12] - 2023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36.3万港元,全面开支总额1240.3万港元[12] - 2023年金属销售分部收益6743.3万港元,占总收益49%,分部溢利50.5万港元[14]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受中国家电产业结构转型影响,2023年收益6973.1万港元,较2022年的8431.4万港元下降,亏损273.3万港元,较2022年的113.3万港元增加[17] - 物业发展业务中,澳洲物业发展2023年无收益,亏损170.9万港元,较2022年的158万港元增加,主要因经营及行政开支所致[18] - 2023年集团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中投资锦江股份录得公允值收益19.4万港元,2022年为公允值亏损1216.5万港元[3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22589亿港元,2022年为3.40255亿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为8214.5万港元,2022年为9387.8万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8166亿港元,2022年为2.93472亿港元[4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维持在7.8倍,2022年为7.2倍[4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667亿港元,2022年为3.6728亿港元[5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0.5%的低水平,2022年为2.0%[5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贷和其他借贷,无应付公司控股股东款项,有定息人民币租赁负债168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无、260.3万港元、169.7万港元、324.3万港元[5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246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约214名;回顾年度员工总成本2075.3万港元,2022年为2091.4万港元[62] - 2023年公司可分派储备总额为3.38511亿港元,2022年为3.49121亿港元[110] - 2023年度集团五个最大客户收益总额占集团收益总额约87%,最大客户收益占比约49%[111] - 2023年度集团向五个最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占集团采购总额约73%,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约60%[112] 业务发展 - 公司继续发展澳洲悉尼物业发展项目,并考虑多项可行性[6][11] - 公司于2015年收购的澳洲土地规划建议书已获委员会批准及部门允许推进,预计12 - 18个月内取得发展许可[19][24] - 公司已开始与潜在运营商就保健及医疗设施进行磋商,最后规划阶段待确定首选运营商后开展[28] - 集团业务策略是选取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加强和扩大业务范畴,维持审慎和有纪律的财务管理[34] - 集团将加强销售能力,探索商品多元化,发展澳洲悉尼项目,把握市场商机[37] 投资情况 - 2016年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认购2143.1万股浙能锦江普通股份,总认购价1928.79万新加坡元,约1.11727亿港元[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与2022年持平[32] - 2023年12月31日,锦江股份公允值为3687.7万港元,较2022年的3668.3万港元增加,占集团总资产9%,与2022年持平[33] - 2023年新加坡元兑港元升值2%,2022年为1%,录得汇兑收益;2023年锦江股份市价自年初下跌2%,2022年为25%[33] - 集团看好浙能锦江前景,认为投资该公司能为股东带来可持续且有吸引力的回报[3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收购[36] 风险管理 - 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公司将审慎经营业务并注意风险,物色发展良机[7] - 公司对销售金属业务客户维持严谨信贷监察,认为依赖主要客户相关风险不重大[16] - 集团货币资产等主要以港元等计价,财务表现可能受澳元及新加坡元波动影响,预计未来货币波动无重大营运困难或资金问题,回顾年度未订对冲安排[56] 公司治理 - 曹建国自2014年5月12日任公司执行董事,2017年6月16日任董事会主席等职[72] - 馮櫓銘自2017年5月1日任公司执行董事,6月17日任行政总裁,还在多家公司任职[77] - 金曉錚博士自2017年8月22日任公司执行董事,曾在名力集团任职[80] - 陳詠梅博士自2017年5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机构任职且获多项荣誉[82][83] - 趙敬仁先生自2020年9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3年相关经验[86] - 汪長禹先生自2017年5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影视行业任职多[89] - 麥寶文女士自2020年10月19日任公司公司秘书,有超19年工作经验[91] - 馮櫓銘为公司控股股东馮海良之子,与其他董事等无关系[78] - 金曉錚博士、陳詠梅博士、趙敬仁先生、汪長禹先生与公司其他董事等无关系[80][83][87][89] - 馮櫓銘、金曉錚博士、陳詠梅博士、趙敬仁先生、汪長禹先生在公司及其相联法团股份等无权益[79][81][84][88][90] - 麥寶文女士获香港理工大学公司管治硕士学位等多项专业认可[91] - 公司英文名和双重外文名自2023年10月20日起由「Hailia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海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改为「Shuoao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碩奧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4] - 公司股份英文和中文简称自2023年12月11日上午九时起分别由「HAILIANG INTL」和「海亮國際」改为「SHUOAO INTL」和「碩奧國際」,股份代号「2336」不变[95] - 公司标志和网址自2023年12月11日起分别更改,以反映公司名称变更[96][97] - 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冯橹铭于2023年12月不再担任杭州璞荧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15]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赵敬仁自2024年1月15日起辞任凯升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职务[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执行董事曹建国和冯橹铭在海亮集团旗下从事金属贸易业务的公司担任董事及拥有权益[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冯海良、宁波哲韬、海亮集团及富邦均持有12.07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66.48%[13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18.16亿股普通股[1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已发行或存在之债券[14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银行贷款或其他借贷[145] - 2023年度,公司并无订立或存在涉及全部或重大部分业务管理及行政的合约[127] - 2023年度,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记录[128] - 2023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安排使董事可通过购买股份或债权证获利[129] - 2023年度,无与集团业务有关且董事有重大权益的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130] - 2023年度,公司不知悉任何违反相关法例及规例且有重大影响的事宜[138] - 公司将在2024年6月17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6月12日至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6月11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151][1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后至年报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1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准则,相关雇员遵守不较标准守则宽松之准则[160][161]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董事成员间无重大关系[163] - 公司为新任董事提供就任须知,鼓励董事持续专业发展,2023年为董事举办一次外部供应商培训[167][168] - 2023年公司举行了4次董事会会议及2次股东大会[170] - 公司采用双领导架构,主席曹建国负责监管董事会运作,行政总裁冯橹铭带领执行日常运作[174]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董事任期三年,需至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175] - 董事会成立四个委员会,包括审核、提名、薪酬及信贷委员会[177] - 薪酬委员会由陈咏梅博士、赵敬仁先生及汪长禹先生组成,主席为陈咏梅博士[1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80] - 2023年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在无 - 100万港元等级的有6人[182] - 提名委员会由汪长禹先生、曹建国先生、陈咏梅博士及赵敬仁先生组成,主席为汪长禹先生[1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85] - 审核委员会由赵敬仁先生、陈咏梅博士及汪长禹先生组成,主席为赵敬仁先生[186] - 执行董事曹建国、冯橹铭、金晓铮董事会会议亲自出席率分别为75%、100%、100%,股东大会亲自出席率均为100%;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咏梅、赵敬仁、汪长禹董事会会议亲自出席率分别为75%、100%、75%,股东大会亲自出席率均为100%[1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信贷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189][193] - 审核委员会年内审阅集团2022年度经审核财报、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财报等多项工作[189] - 公司已制定举报政策及系统,雇员关注事宜会提交审核委员会[190] - 信贷委员会由冯橹铭先生及金晓铮博士组成,负责审阅销售及信贷资料等[191][192] - 董事会于2022年8月26日采纳独立意见机制,每年审阅实施及成效[193] - 董事确认对编制2023年度综合财报的责任,年末不知悉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不明朗因素[196] - 董事会将部分企业管治职能委派给审核委员会[197]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中汇安达,2023年度审核及非审核服务酬金分别为70万港元及15.9万港元[198][199] - 董事会负责维持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检讨有效性[200] - 文档介绍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在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情况[200] 股息与证券交易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101] - 2023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情况[107] 其他事项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也无[5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作银行融资担保,2022年12月31日也无[5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批准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有向附属公司注资158.4万港元但未订合约未拨备[5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订约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有购买物业等719.6万港元已订约未拨备[60] - 回顾年度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年报日期董事会无授权重大投资或增加资本资产计划[61] - 集团业务运营审慎利用资源,坚持循环再造及减废原则,认为物业发展业务最易影响环境,回顾年度无重建建设工程影响不重大[64][66] - 报告期末后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