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3年营业收入为26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0%[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4%[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8%[25]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4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3.25%[34] - 营业收入267.65亿元,同比增长11.00%[1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26亿元,同比减少5.64%[114] - 2023年营业收入总额为26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0%[1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费用为5.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0%[139] - 管理费用为9.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83%,主要因股权激励股份支付成本和修理费减少[139] - 财务费用为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72%,主要因借款增加导致利息增加及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139] - 研发费用为10.14亿元人民币,同比基本持平,仅增长0.04%[1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25]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23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23.21%[3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14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20.5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00.23%,主要因出售国钛投资所致[14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77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46.74%[14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2.15%[14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8.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7.94%[143] 各业务线表现:钛产业 - 钛白粉总产量119.14万吨,同比增长20.36%,其中氯化法钛白粉产量38.74万吨,同比增长25.18%[115] - 钛白粉总销量115.89万吨,同比增长24.93%,其中国际销量占比56.47%[115] - 钛白粉产品收入177.6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66.38%,同比增长9.83%[128] - 钛白粉年产能151万吨,海绵钛年产能5万吨,磷酸铁锂年产能5万吨[76] - 公司钛白粉年产能达151万吨位居全球第一[98] - 公司海绵钛年产能5万吨即将形成8万吨位居全球第一[98] -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单一厂区钛白粉生产基地年产能65万吨[98] - 公司是全球最大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商和第三大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商[98] - 海绵钛产量5.18万吨,同比增长36.05%,销量4.70万吨,同比增长28.15%[115] - 钛精矿产量147.45万吨,同比增长26.14%,全部内部使用[116] - 铁精矿产量424.08万吨,同比增加16.63%,销量433.82万吨,同比减少0.65%[116] - 钛白粉设计年产能151万吨,产能利用率78.90%[92] - 海绵钛设计年产能5万吨,产能利用率103.8%,在建产能3万吨[92] - 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至42%以上[119] - 公司采用硫氯耦合工艺实现废酸循环利用生产合成金红石[102] - 公司通过副产品硫酸亚铁生产磷酸铁等衍生品[102] - 公司布局硫酸法钛白粉、氯化法钛白粉及海绵钛高端钛合金领域[165] - 公司扩大氯化法钛白粉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取得成本质量双重优势[172] - 公司主营产品钛白粉年产能151万吨[180] - 海绵钛年产能超5万吨[180] - 公司钛产业基地已扩展至河南、四川、湖北、云南、甘肃等五省六地市[190] 各业务线表现:新能源材料 - 磷酸铁产量6.61万吨,同比增长157.80%,销量5.39万吨,同比增长163.61%[116] - 新能源材料收入10.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71%,但毛利率为-3.31%[130] - 公司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二期合计10万吨)已进入量产阶段[88] - 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三期(10万吨)进度为66.10%[93] - 公司正在研发第三代高压实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及高倍率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163] - 公司致力于开发高能量密度石墨负极、快充石墨负极及长循环石墨负极等高端石墨负极材料[163] - 公司正在建设年产10万吨石墨负极材料项目[142] - 开发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逆比容量≥352mAh/g,首次效率≥92%[142] - 制备的磷酸铁锂材料0.1C容量>155mAh/g,1C容量>140mAh/g[141] 各地区表现:国际市场 - 国外市场收入109.91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41.06%,同比增长17.56%[128] - 公司产品销往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100] - 公司钛白粉年出口量占中国总出口量30%-40%并有持续增长之势[175] - 公司建立全球统一销售网络争取更高市场占有率[172] - 公司客户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分红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3年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2023年第一季度每10股派现6元,合计派发现金14.34亿元人民币[124] - 2023年第三季度每10股派现3元,合计派发现金7.16亿元人民币[124]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160亿元人民币[181] - 2024年第一季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元人民币(含税)[182]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超160亿元人民币[1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与目标 - 公司规划"十四五"时期营业收入目标超500亿元人民币[159] - 禄丰钛业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项目正在推进产能释放[162] - 云南国钛年产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二期(1.5万吨)正在加快推进[162] - 甘肃国钛3万吨/年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二期(1.5万吨)正在建设[162] - 公司建立七大基地跨地域集团式经营管理模式[170] - 公司开展境内外产业并购及资源整合存在投资风险[173] - 公司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175] - 公司持续加大环保投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168]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废水废固资源综合利用[16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金额为10.14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基本持平,变动比例为0.04%[14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79%,较上年下降0.41个百分点[142] - 研发人员数量为2,228人,较上年增加18.95%[142]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数量为699人,较上年大幅增加68.43%[142]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846人,其中硕士186人[142]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为0%,全部费用化处理[142] - 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近30亿元人民币[180] - 公司拥有钛白粉清洁生产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99] - 公司在中国拥有120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60项[105] - 公司获得省部级成果评价32项,中国专利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1项[105] - 公司主持或参与25项国家标准及25项行业标准的制订及修订[105] 其他重要内容:行业数据 - 2023年全球钛白粉产能为981.9万吨,中国产能占比55%[46] - 2023年中国钛白粉产量达到416万吨,同比增长6.3%[47] - 2023年钛白粉出口量达到164万吨,2019-2023年出口量复合年增长率为13.09%[51] - 2023年钛白粉出口占比达41.07%,较2021年的34.50%持续提升[51] - 中国涂料工业2023年总产量达3577.2万吨,同比增长4.5%[53] - 中国海绵钛2023年全球产能占比63%,日本和俄罗斯分别占18%和10%[57] - 全球海绵钛2022年产量27.9万吨,同比增长14.6%,中国产量占比62.7%[58] - 中国海绵钛2023年产量21.54万吨,同比增长21.72%,增量3.84万吨[58] - 中国海绵钛2015-2022年产量由5.9万吨增至17.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6.80%[58] - 中国钛材用量2022年达14.55万吨,2019-2022年复合增长率28.34%[59] - 全球磷酸铁锂产量由2016年5.99万吨增至2021年43.1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48.4%[65] -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23年产量127.2万吨,同比增长29%[66] - 中国2023年底磷酸铁产能达361.9万吨,磷酸铁锂产能达341.7万吨[66] -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23年出货量165万吨,同比增长48.3%[66] - 全球磷酸铁产量从2016年4.11万吨增至2021年32.2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51.0%[67] - 全球磷酸铁表观消费量从2016年4万吨增至2021年29.51万吨,复合年增长率49.1%[67] - 预计2026年全球磷酸铁产量达261.8万吨,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52.0%[67] - 全球石墨负极材料产量从2016年15.3万吨增至2021年81.65万吨,复合年增长率39.8%[68] - 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166GWh,TOP5企业市场份额67.1%[69] - 2023年中国锂电池总出货885GWh同比增长34%,动力锂电池出货630GWh同比增长31%[69] - 2023年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248万吨同比增长31%,磷酸铁锂正极出货165万吨占比66%[70] - 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225GWh同比增长50%,中国出货206GWh同比增长58%[73]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31.6%[72] - 2023年中国钛白粉行业总产量达到416万吨,同比增加25万吨,增幅6.3%[113] - 2023年中国钛白粉进口累计8.4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1.36%[113] - 2023年钛白粉累计出口164.1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80%[113] - 2023年中国海绵钛累计产量21.54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1.72%[113] - 2023年中国海绵钛进口133.84吨,同比减少98.82%[113] - 2023年中国海绵钛出口量累计5837.84吨,同比去年增长204.08%[113] - 2023年中国海绵钛产能占全球产能的63%[113]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股东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许刚先生持股626,515,969股占比26.25%[23] - 公司2020年4月22日完成董事会换届许刚先生成为控股股东[23] - 公司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在2022年10月27日至2023年12月28日期间合计增持金额超9400万元[184] - 公司提议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185] - 公司连续三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获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A级评级[183][193] - 公司通过"1平台+4会议+2热线"机制实现与投资者的多渠道沟通[193]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3.18%[197] -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5.99%[197] - 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3.37%[198] - 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3.58%[198] - 2022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2.49%[198] - 2023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1.69%[198] - 2023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5.68%[198] - 2023年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6.51%[198] - 2023年第八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0.12%[198] - 2023年第九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4.95%[198] - 董事长和奔流期末持股19,767,444股,期内无变动[200] - 副董事长许冉期末持股0股,期内无变动[200] - 董事兼总裁吴彭森期末持股2,065,000股,期内无变动[200] - 董事兼财务总监申庆飞期内增持28,100股,期末持股3,515,050股,增持方式为集中竞价[200] - 董事兼研发副总裁陈建立期内增持27,000股,期末持股2,377,000股,增持方式为集中竞价[200] - 监事会主席张海涛期内减持1,200,000股,期末持股824,000股,减持原因为未解锁股权激励限售股回购注销[200] - 2023年6月10日机构实地调研参与人数71人[178] - 2023年3月31日机构线上交流参与人数80人[177] 其他重要内容:生产与供应链 - 公司拥有最大钛矿资源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生产钛精矿、铁精矿及硫钴精矿[84] - 进口钛矿采购额占比7.11%,平均价格2,797.55元/吨[90] - 国内钛矿采购额占比4.68%,平均价格2,033.56元/吨[90]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36.39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3.67%[137] - 第一名供应商采购额为14.46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5.43%[137] - 第二名供应商采购额为11.23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4.22%[137] - 第三名供应商采购额为4.24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59%[137] - 第四名供应商采购额为3.35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26%[137] - 第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3.11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17%[137] - 公司收购焦作市中州炭素有限责任公司以保障氯化法钛白粉、高钛渣及新能源正负极材料生产的原材料供应[157] - 公司下属子公司超过60家生产基地分布在9个省份在职员工超过18000人[191][192] 其他重要内容:项目与投资 - 公司年产4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已投资建设[85] - 公司年产50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项目已投资建设[85] - 公司年产30万吨硫氯耦合钛材料绿色制造项目已投资建设[85] - 公司年产800吨废酸提钒项目已投资建设[85] - 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二期产能为1.5万吨[93] - 新增环评批复包括龙佰襄阳2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后处理工程项目[93] - 云南国钛10K吨/年海绵钛生产线升级改造创新项目获环评批复[93] - 武定年产16万吨直流电弧炉冶炼钛渣生产线扩建项目获批复[93] - 中炭新材料年产5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获环评批复[93] - 正在申请龙佰矿冶20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建设项目环评[93] - 正在申请佰利新能源年产30万吨锂电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环评[93] - 报告期投资总额7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8%[147] - 云南国钛通过转让老股及发行新股募集资金22.72亿元人民币[122] - 公司出售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价格为121,612.00万元人民币,贡献净利润3,911.83万元人民币,占净利润总额比例为0.00%[154] - 主要子公司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净利润为3.68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36.71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37.00亿元人民币[157] - 主要子公司龙佰四川矿冶有限公司净利润为25.32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68.67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103.61亿元人民币[157] 其他重要内容:资产与负债 - 2023年末总资产为638.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2%[25]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4.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9%[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56%,同比下降2.13个百分点[25] - 货币资金70.07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0.98%,同比下降3.76个百分点[145] - 应收账款30.1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72%,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145] - 存货73.28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1.48%,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145] - 受限资产总额102.14亿元人民币,其中货币资金受限54.06亿元[146] 其他重要内容: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10
龙佰集团(002601)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