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15]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6.45亿元,同比下降18.26%[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83.48万元,同比下降21.49%[4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4亿元,同比增长14.33%[40] - 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8.23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42] - 2023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7.58万元,为全年最高季度[42] - 2023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1%,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40] - 2023年公司资产总额为20.71亿元,同比下降2.18%[40] - 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94亿元,同比增长7.37%[40] - 2023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473.61万元,同比增长68%[45]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同比下降16%[40]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644,590,150.77元,同比下降18.26%[8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3,971,249.04元,同比增长14.33%[11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7,357,214.02元,同比下降38.93%,主要由于理财赎回减少[11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79,494,728.85元,同比增长19.40%[1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77,797,300.36元,同比增长235.67%[112]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为12.46%,同比增长4.35%[115]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为15.92%,同比增长2.88%[115] -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为19.75%,同比下降4.42%[119] -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为6.47%,同比下降9.38%[119] -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为12.97%,同比增长4.53%[119] - 报告期投资额为666,980.00元,同比下降92.58%[125] 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累计为超过500个品牌、10万余个零售终端提供商业照明整体解决方案[10] - 公司产品应用于品牌服饰、家居家纺、商超、餐饮等领域,并积累了一批稳定的高端客户群[10] - 公司创新研发出智能LED广告机、智慧灯杆屏、智能标识牌等终端产品,推动城市智慧化[10] - 公司所处商业照明行业的上游为电光源制造业、灯用电器及附件制造业,下游为商品式商业和体验式商业[9] - 公司商业照明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照明器具、LED显示屏和光电标识等[49] - 公司积极向创新科技型企业转型,半导体分销业务已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49] - 公司在汽车电子市场的分销业务具有一定增长,未来将继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49] - 公司半导体分销业务主要产品涵盖智能手机、安防、车载、TWS耳机、机器人等新兴下游应用领域[50] - 公司在手机射频芯片领域具有竞争优势,长期合作的手机品牌企业包括小米集团、OPPO、华勤通讯和闻泰科技等[50] - 商业照明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市场竞争激烈,但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趋势为行业带来新机遇[55] - 商业照明市场受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推动,应用价值不断提高,市场持续增长[56] - 公司商业照明业务采用"总部专业化设计、照明器具定制化开发、品牌终端门对门服务"模式,提供一体化商业照明解决方案[64] - 公司半导体分销业务主要聚焦无线通讯及消费电子领域,特别是手机的射频前端芯片[59] -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增长显著,主要合作企业包括比亚迪、小鹏、理想、蔚来等[59] - 公司商业照明业务涵盖照明器具、LED显示屏和光电标识,智能化发展和AR技术普及为LED显示屏带来更多应用场景[64] - 公司半导体分销业务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产品销售,服务不单独收费,通过销量增长实现盈利[62] - 公司半导体分销业务在汽车电子领域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车载市场团队,专注于国产产品线[59] - 公司商业照明业务通过照明设计、开发制造、系统综合服务的紧密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客户黏性[64] - 公司商业照明业务板块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5,523.95万元[65] - 2023年中国照明产品出口总额为582亿美元,同比下降7.2%,其中LED照明产品出口额433亿美元,占整体出口额的74%,同比下滑6.2%[65] - 公司照明板块2023年度全年营收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厂房投入使用及购置新设备导致折旧及摊销费用增加[65] - 公司未来将优化市场战略,发展智慧门店业务,复制品牌服饰细分领域的成功模式到酒店照明、学校照明等行业,拓宽销售渠道[66] - 公司计划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出口业务,释放剩余产能,改善经营状况[66] - 博思达资产组作为Qorvo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分销代理商,2022年Qorvo射频前端市场市占率达15%,全球排名第三[69] - 公司已成功跻身于国内主流手机品牌商与方案商的供货体系,合作对象包括小米、OPPO、黑鲨等知名品牌[69] - 公司构建了"总部营销客服中心+办事处+售后工程师"三级服务网络架构,辐射超过300个城市,提供商业照明整体解决方案[73] - 公司自有照明器具、LED显示屏和光电标识的配套产品体系,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满足多元化需求[73] - 公司2023年新增开发278套灯具,完成样品单据1,167单,累计获得409项有效专利技术[74] - 半导体分销业务收入为2,181,233,708.86元,同比下降21.33%,占营业收入比重82.48%[77][81] - 照明器具业务收入为314,700,019.68元,同比增长6.98%,毛利率为30.14%[81][86] - 外销收入为2,174,392,793.52元,同比下降21.75%,占营业收入比重82.22%[77][83] - 内销收入为470,197,357.25元,同比增长3.00%,占营业收入比重17.78%[77][83] -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销售量为789,305.30 Kpcs,同比下降15.72%[80][86] - 照明器具销售量为160.93万套,同比增长21.56%,产能利用率为46%[80][86] - 公司直销收入为463,356,441.91元,同比增长0.12%,毛利率为26.98%[83] - 公司分销收入为2,181,233,708.86元,同比下降21.33%,毛利率为5.87%[83] - LED行业直接材料成本为275,841,280.50元,占营业成本的83.02%,同比下降2.62%[88] - LED行业直接人工成本为23,965,919.37元,占营业成本的7.21%,同比下降13.35%[88] - LED行业制造费用为32,475,316.53元,占营业成本的9.77%,同比增加12.62%[88] - 电子元器件分销成本为2,053,151,495.7元,同比下降20.79%[88] - 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1,846,447,611.26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9.83%[93]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752,576,485.98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77.43%[93] - 销售费用为48,142,379.98元,同比下降14.16%[96] - 财务费用为25,481,577.19元,同比增加52.20%,主要由于借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96] - 研发费用为34,450,261.97元,同比下降17.72%[96] - 公司新增子公司漳州弛澈建设有限公司和福建千丝朵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减少子公司太龙智显通信科技(江苏)有限公司[92] 研发与创新 - 公司获得“福建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龙头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10] - 公司开发了高效的自动化清洁装置,能够彻底清除摄像头表面的灰尘和污垢,提升产品竞争力并降低维护成本[100] - 公司通过红外感应探测器、电机、丝杠和滑块,实现了人脸识别设备的回收防护,延长设备寿命并提高识别精度与效率[100] - 公司研发了一款带风扇的小夜灯,具有装饰、照明、风扇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并适用于商业照明[100] - 公司设计了一款轨道式摄像头,外观与轨道灯一致,通过无线传输实现隐藏效果,适用于店铺内安装[100] - 公司通过研究超低调光深度技术,提升了LED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0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的185人减少至2023年的126人,变动比例为-31.89%[108] -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34,450,261.97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0%[109] - 公司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从2022年的39.46%下降至2023年的47.62%[108]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40岁人员占比从2022年的56.22%下降至2023年的50.79%[108] - 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0.00%,与2022年持平[109]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从2022年的21.34%下降至2023年的19.20%[108] - 公司研发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从2022年的60.54%下降至2023年的52.38%[108] - 公司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人员占比从2022年的26.49%下降至2023年的31.75%[108] - 公司研发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占比从2022年的17.30%下降至2023年的17.46%[108] 行业与市场趋势 - 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268亿美元,同比下降8.2%,但连续十个月实现环比增长,显示出需求回升势头[50] - 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预计增速为13%-15%,总规模将超过6000亿美元[53] - 半导体分销商市场份额头部集中效应明显,TOP4分销商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46.52%增至2023年的54%[50] -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达到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59] - 半导体分销业务板块2023年实现营收218,123.37万元,同比下降21.33%,净利润6,622.70万元,同比下降6.08%[62] - 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71亿台,同比下降5.0%,创近10年以来最低出货量[62] 财务与会计处理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6] - 公司不存在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情形[7] - 公司201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220,228,650.00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189,978,650.00元,用于商业照明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和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36] - 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使用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投入募投项目金额为413,330,039.88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221,025,484.37元[132] - 公司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42,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金额为41,316.79万元[132] - 截至2023年末,募投项目已累计预先投入资金为20,518.18万元,其中商业照明产业基地建设项目12,412.18万元,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106.00万元,收购博思达资产组5,000.00万元[132] - 公司2017年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项目商业照明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2,412.18万元,投资进度为111.82%[137] - 公司2017年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项目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106.00万元,投资进度为107.19%[137] - 公司2017年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项目收购博思达资产组项目累计投入5,000.00万元[137] - 公司2017年募集资金变更用途总额为5,000.00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26.32%[134] - 公司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累计使用41,333.00万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0[134] - 公司201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累计使用20,518.18万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0[134] - 公司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日支付的对价与购买日之前已经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之和[148] - 公司对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48] - 公司以主要责任人的身份行使决策权,或在其他方拥有决策权的情况下,其他方以公司代理人的身份代为行使决策权,表明公司控制被投资方[150] - 公司在报告期内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以及业务,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调整期初数,编制利润表时将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152] - 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以及业务,将该子公司以及业务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153] - 公司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155] - 公司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确认为现金,将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确定为现金等价物[157] - 公司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利影响的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164] - 公司实际发生信用损失,认定相关金融资产无法收回,经批准予以核销的,直接减记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166] - 公司对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按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170] - 公司基于客户类别、账龄等共同风险特征将应收账款划分为不同组合,并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70] - 公司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73] - 公司对长期应收款采用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减值损失[175] - 公司对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摊销或减值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85] - 公司对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确定公允价值[187] - 公司对信用风险显著不同的金融资产进行单项评估,如应收关联方款项、应收政府机关单位款项等[192] - 公司对财务担保合同在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后续计量采用预期信用损失准备金额和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较高者[193] - 公司对于划分为一般客户的应收账款,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及未来经济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197] - 公司对于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存在减值的应收账款,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并计算单项减值准备[197] - 公司基于其他应收款交易对手关系、款项性质等作为共同风险特征,进行信用风险评估[198] - 公司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200]
太龙股份(300650)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