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额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营业额为123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31千港元增长69%;六个月营业额为173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33千港元增长41%[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73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33万港元[23] - 回顾期内公司营业额约17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40.7%,来自机器人产品及自动化与服务分别约90万港元及约80万港元[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工程业务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40.7%,贡献总收入约1700000港元[35] 亏损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1199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158千港元扩大47%;六个月期内亏损为1950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9637千港元基本持平[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082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033千港元扩大169%;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481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582千港元扩大40%[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总计)为2.81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2.00港仙扩大41%[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1.4818千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0582千万港元[11][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481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582千港元;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27475千股[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480万港元[50] 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10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37千港元增长186%;流动资产为2167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476千港元增长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0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37千港元减少72%;投资 - 债券为190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无此项投资[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83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90千港元减少30%;应收贸易账款为67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43千港元增长25%[9] - 2023年6月30日,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716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349千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677千港元,其中0 - 30天为66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3千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法定股本495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60747千港元,较2022年增加10125千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及无抵押借贷总额约1.345亿港元,总资约2370万港元[51][53] 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9886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2030千港元减少2%;非流动负债为3183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528千港元增长55%[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23069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2558千港元增长4%;资本亏绌总额为20691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0345千港元增长3%[9][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付贸易账款为111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50千港元减少40%;应计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为8843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4423千港元增长19%[10]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11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50千港元[31]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966.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69.3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155.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0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315.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050.6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93.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11.3万港元[13] 主要客户情况 - 2023年主要客户中,客户A贡献530万港元,客户B贡献472万港元,客户C贡献370万港元,客户D贡献264万港元[22] - 2022年主要客户中,客户A贡献401万港元[22] 经营业务情况 - 2023年6月30日约务更替完成后,美容业务终止经营,公司仅余工程产品与相关服务一个经营分部[19] - 两个年度公司逾90%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及非流动资产来自且位于中国[21] - 公司控股附属公司安泽智能主要经营商用巡逻机器人及特殊用途机器人业务[36] - 机器人销售主要来自南沙海关及云天励飞,分别约占总营业额21.3%及30.6%[44] - 智能化项目销售主要来自东邦工贸及太东实业,分别约占总营业额15.2%及27.2%[45] 经营成本及开支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相关成本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447千港元,租赁物业经营租金1176千港元,员工薪金及其他津贴3975千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83千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成本约11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50.2%[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约88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13.6%[4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聘用33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约400万港元[57] 股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5]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购入任何物业、厂房及设备[27] 销售预期情况 - 管理层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录得不少于500万港元收益,下半年销售预期回升[47] 其他收入情况 - 其他收入约220万港元,2022年约90万港元,主要因豁免贷款利息开支所致[43] 市场规模情况 -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2022年达217亿美元,2024年增至290亿美元[63] -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自2017年起平均年增长率达21.7%,2022年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2024年将达140亿美元[64] - 2018 - 2022年第三季度,机器人相关企业融资活动共500项,总金额约840亿元,2021年升至228亿元,截至2022年9月平均金额达2.6亿元/交易[65] -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千亿美元[66]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Tai Dong和苏志团先生分别持有公司1.5142519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24.93%[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港桥投资持有公司4166.6666万股股份,持股比例6.86%[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HKBridge Absolute持有公司6414.8063万股股份,持股比例10.56%[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On Top Global持有公司2439.7946万股股份,持股比例4.02%[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融科控股持有公司1.3021267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21.44%[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黄建航先生持有公司8997.0697万股股份,持股比例14.81%[67]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赎回任何上市股份,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5] 企业管治情况 - 董事会根据GEM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并提供建议[76] - 董事会认为企业管治对公司成功至关重要,公司已推行企业管治措施[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78] 公司管理层情况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应区分,主席职责包括确保董事会有效运作等,由范宇先生担任[79] - 2023年6月30日及报告日期,公司未委任行政总裁,正物色人选,行政总裁职务由执行董事共同处理[80] - 报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范宇先生和仇雪云女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比利先生、韩潇女士和赵阳女士[80]
超人智能(08176) - 2023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