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09%至1.11亿元[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2.81%至1220.55万元[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1.27%至548.32万元[23]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86.36%至0.12元/股[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4%同比下降20.31个百分点[23] - 营业收入11130.35万元,同比下降48.09%[66][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0.55万元,同比下降82.81%[66][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净利润548.32万元,同比下降91.27%[76]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13亿元,同比下降48.09%[82] - 核心产品RPIR工艺包销售额为9342.81万元,同比下降54.26%,占营收比重83.94%[8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有所增长[66] - 研发费用投入1263.07万元,同比增长8.3%[93] - 财务费用为-553.22万元,主要因闲置资金利息收入[93] - 直接材料成本2859.30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47.25%[89] - 研发投入金额为1263.0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1.35%[9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7.82%至3409.23万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09.23万元,同比增长57.82%[9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0亿元,同比下降2124.10%[9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34亿元,同比增长11677.13%[9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28亿元,同比增长4898.56%[9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15.10%至9.21亿元[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125.35%至8.15亿元[23] - 总资产92147.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10%[76]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391.42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3.19%升至42.48%,主要因发行普通股募集资金到账[102] - 应收账款金额为127.21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9.75%降至13.81%[102] - 在建工程显著增加至108.02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57%升至11.72%[10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21.81百万元,本期购买金额730.64百万元,出售金额697.63百万元[104] - 短期借款金额为26.72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4.16%降至2.90%[103] - 固定资产金额为5.57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29%降至0.60%[103] - 存货金额为13.54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3.15%降至1.47%[102] - 合同资产金额为9.91百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62%降至1.08%[102] 业务线表现:核心技术与产品 - 公司核心技术为RPIR技术(耦合沉淀矩形气升环流生物反应器)[16] - 公司核心装备包括RPIR模块和RPIR一体机[16] - 公司产品包括S-RPIR、A/RPIR、A²/RPIR等多种RPIR工艺包[16] - 公司自主研发的T-Bic技术开始产业化应用[55] - MAAR塔处理水量50-2000 m³/d,吨水电耗0.150.28 kW·h(为常规工艺的1/31/2)[56] - RPSR一体机单台处理水量1000-2500 m³/d,水力停留时间0.7-2.0小时[56] - 限氧RPIR技术曝气量节省65%,脱氮效率是常规工艺的4-8倍[62] - 限氧RPIR脱氮过程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较低[62] - RPIR核心装备采用全不锈钢材质,维护成本低[50] - RPIR一体机可实现云平台监控,满足无人值守需求[50] - T-Bic生物净化池出水水质最高可达准地表Ⅲ类标准[56] - RPIR工艺包日设计处理规模超过二百万吨/天[72] - T-Bic系列技术产品开始推广建立示范项目[72] 业务线表现:运营与销售 - 公司主要通过销售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包及承接水处理运营服务盈利[61] - 公司实行按项目需求生产发货、通用部件少量备货的生产模式[64] - 水处理运营服务收入1275.78万元,同比增长29.24%[82] - 应急项目减少导致销售项目类型向常规污水处理厂项目转型[66] - 环保专用设备销售量657套,同比下降38.43%[86] - 库存量238套,同比激增310.34%[8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70.48%,集中度较高[91] 地区表现 - 业务区域从深圳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75] - 公司在湖北、上海、海南等7地设立区域销售分部[75] - 华中地区营收5438.72万元,同比增长39.82%,占比提升至48.86%[8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行业与市场 -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达2827座年处理量611.9亿立方米处理率97.89%[3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截至2021年仅28%存在资金不足和重建轻管问题[39] - 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项目2021年仅10个2022年前十月达29个增长显著[41] - 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2025年目标90%[38] - 国家2022年针对农村环境治理下发三笔资金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0] -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需求持续增加[41] - 市政污水市场仍需精细化运营和抗雨天干扰能力改造[37] - 水环境治理行业无强周期性特征将保持持续增长[42] - 环保行业竞争加剧,技术门槛提升,市场向精细化、智慧化、资源化方向发展[117] - 污水处理技术工艺路线较多市场参与者众多[1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公司战略与计划 - 公司定位创新技术装备化引领者,通过装备工艺包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118] - 2023年经营计划包括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渠道、实现新产品规模销售[119] - 2023年将注重现金流管理,加快回款速度,提高组织运作效率[119] - 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进度[122] - 公司通过投资并购或成熟人才团队引进抓住行业发展机会[124] - 公司不断完善激励方式促进利益共享机制形成[1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风险与挑战 - 水环境治理政策落地速度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项目拓展和实施[121] - 公司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人员能力结构尚需提升[123] 研发投入与人员 - 研发人员数量24人,同比增长9.09%[95] - 硕士学历研发人员8人,同比增长33.33%[95] - 博士学历研发人员4人,同比增长33.33%[95]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13人,同比增长85.71%[95]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32]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134] - 公司具有完整独立的业务体系和自主经营能力[131] - 公司采用现场表决与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召开股东大会[130]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7.04%[142]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6.79%[142]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淑杰持股19,577,796股[143] - 董事兼首席科学家陈福明持股16,772,903股[143] - 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旭持股3,516,473股[143]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期末持股总数39,867,172股[143] - 独立董事薛永强因个人原因于2022年11月24日离任[144] - 董事伊曦因工作安排于2022年12月29日离任[144] - 陈桂红于2022年11月24日被选举为独立董事[144] - 公司治理状况与监管要求无重大差异[140]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淑杰女士自2014年7月至今任职[145] - 公司董事兼首席科学家陈福明先生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46]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旭先生自2015年4月至今任职[146] - 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郑新女士自2017年12月至今任职[148] - 公司董事汪姜维先生现任深圳市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148] - 公司董事王小沁女士现任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0855.HK)非执行董事[149] - 公司独立董事彭建华先生现任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150] - 公司独立董事王伟先生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151] - 公司独立董事陈桂红女士现任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152] - 公司监事会主席芦嵩林先生自2020年9月至今任职[153] - 公司副总经理王艳青女士于2022年6月就任[157] - 公司董事刘淑杰担任深圳市根深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157] - 公司董事刘淑杰担任深圳市行之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157] - 公司董事刘淑杰担任深圳市迦之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监事[157] - 公司董事汪姜维担任深圳市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57] - 公司董事汪姜维担任深圳清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57] - 公司董事刘淑杰兼任广东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及经理[157] - 公司董事刘淑杰兼任深圳清研数联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157] - 公司董事刘淑杰兼任深圳心清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157] - 公司董事汪姜维兼任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157]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626.13万元[160][162]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淑杰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18.91万元[162] - 董事兼首席科学家陈福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86.26万元[162] - 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旭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10.03万元[162] - 董事兼财务总监郑新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4.63万元[162] - 独立董事彭建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8.1万元[162] - 独立董事王伟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8.1万元[162] - 监事会主席芦嵩林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30.61万元[162] - 职工代表监事张其殿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5.49万元[162]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淡利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1.16万元[162] - 2022年董事会共召开10次会议,包括审议年度报告、季度报告、战略配售方案及高管聘任等议题[164] - 所有董事(除陈桂红外)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10次,无缺席或委托出席情况[165] - 外部董事汪姜维和伊曦不在公司领取薪酬,伊曦于2022年12月29日离任[165] - 独立董事薛永强于2022年11月24日离任,陈桂红于同日被聘任并开始领取津贴[165] - 审计委员会2022年召开4次会议,审议内容包括年度审计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半年度/季度报告等[16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通过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度薪酬方案[168]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通过副总经理聘任及独立董事补选议案[169] - 战略委员会2022年未召开会议[169] - 监事会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对监督事项无异议[170] - 高级管理人员王艳青于2022年6月15日被聘任[163]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128人,其中母公司124人,主要子公司4人[171] - 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为157人[171] - 生产与运维人员占比最高达54.7%(70/128)[171] - 技术研发人员占比18.8%(24/128)[171] -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0.8%(65/128),其中博士4人,硕士15人,本科46人[171] 利润分配与投资者回报 - 公司2022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14,257,320元,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132元[176] - 2022年度未进行现金分红,可分配利润为79,621,572.59元[179] - 2022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为0%[179] - 公司未分配利润将用于业务开展及流动资金需求[179] - 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上市后利润分配政策及分红回报规划[200] - 公司实施积极利润分配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符合法律法规[200] - 董事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需充分考虑独立董事和公众投资者意见[200] - 利润分配决策程序由董事会制定后报股东大会批准[200] - 公司上市后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0]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515.62百万元,本期已使用募集资金259.56百万元[109] - 结余募集资金余额为258.87百万元,其中专户余额45.30百万元,购买结构性存款77.00百万元,大额存单136.57百万元[109] - 广东清研高端环保装备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7,133.06万元,实际投入8,743.53万元,投资进度32.22%[112]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10,000万元,实际投入10,000万元,投资进度100%[112] - 承诺投资项目总额37,133.06万元,累计实际投入18,743.53万元[112] - 超募资金净额7,216.33万元,截至2022年底超募资金余额7,263.32万元(含活期存款1,059.39万元、大额存单6,156.94万元及利息46.99万元)[112]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4,710.01万元,并于2022年6月27日完成募集资金置换[112] 内部控制与合规 - 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显示无重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181] -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183]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84]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84] -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金额≥营业收入2%或净资产2%[184] -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金额<营业收入0.5%且<净资产0.5%[184]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于2023年4月7日披露[183] - 公司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187] - 报告期内无环境问题行政处罚记录[187] - 公司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87] - 报告期内未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195] 股份锁定与减持承诺 - 实际控制人刘淑杰及其一致行动人陈福明、刘旭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发行前股份[198]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98] - 董事、监事及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198] - 股东深圳市根深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承诺股份限售期为3年自2022年4月22日起正常履行中[198] - 所有承诺方若未履行股份锁定及减持承诺需公开说明原因并向投资者道歉转让收入归公司所有[198] - 主要股东及董事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发行前股份[199]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若上市后6个月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99] - 董事及高管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总数的25%[199] - 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99] - 持股5%以上股东清研创投和力合创投承诺履行1年股份锁定承诺[199] - 所有承诺均声明若违反则将减持收入归发行人所有并承担赔偿责任[199] - 承诺条款明确要求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深交所规则执行股份减持[199] - 承诺有效期自2022年4月22日起计算[199] - 权益分派导致的股份变化仍受原锁定承诺约束[199] - 承诺条款保留根据未来监管规则变化进行调整的权限[199] - 成都启高致远等股东承诺自2020年9月25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股份[200] - 公司股东承诺严格遵守证监会及深交所减持规则包括提前3个交易日通知[200] - 股东减持需通过大宗交易或集合竞价等合规方式进行[200] - 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需在首次卖出15交易日前向深交所备案[200] - 股东承诺在限售期内不违反股份锁定承诺进行减持[200]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于2023
清研环境(301288)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