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城交(30109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深城交深城交(SZ:301091)2022-08-25 16:00

财务报告与审计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已通过审计,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3] - 公司财务报告由负责人张利春、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林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字并盖章[3] - 公司财务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9] - 公司财务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9] - 公司财务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9] - 公司财务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9] - 公司财务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9] - 公司未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中的利润和资产差异情况[22] - 公司在本报告期内不存在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其他损益项目[24] - 公司在本报告期内未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25] - 公司在本报告期内的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续费返还[25] 分红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3] 风险与应对措施 - 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建议投资者关注[3] 董事会与议案 - 公司所有议案均已通过董事会审议[3] 技术与创新 - 公司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了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能力的交通系统[11] - 公司整合了来自交通运行管理、交通相关行业以及公众互动的多源数据,形成了传统技术难以在合理时间内管理、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11] - 公司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交通行为,可还原交通流随时间空间变化并可推演与预测未来变化[11] - 公司推出了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服务,通过大数据决策、最优资源调配技术将运输方式整合在统一的服务体系中[11] - 公司致力于构建数字孪生系统,使物理实体虚拟化、数字化,从而实现可计算、可推演、可反馈控制物理实体[11] - 公司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IoT(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了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智能综合平台[14] - 公司开发了交通设施的数字化信息模型(TIM),结合GIS、IoT等技术,支持交通数字孪生和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的持续运营[14] - 公司通过BIM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工程项目资源,减少工程开支,提升施工效率[14] - 公司采用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理念,推动城市或片区的综合开发,集商业、商务、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14] - 公司开发了交通地理信息系统(T-GIS),结合GIS和交通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交通领域的深度应用[14] - 公司基于真实数据的智能网联平台,实现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交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交通智能调度和系统性能[14] - 公司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5G互联技术,实施车路、车车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开展车路协同管理和主动安全控制[14] - 公司提供PEPC(规划、工程、采购、施工)服务,涵盖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14] - 公司实施LTC(从线索到回款)流程管理体系,支持企业财务一体化管理[14] - 公司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推动产品开发的集成化和高效化[14] - 公司开发的数字孪生平台支持地形、建筑、道路、水系、管线等全要素,基于一体化仿真、BIM、CIM快速建模[30] - 公司数字孪生平台支持接入10万路设备接入,并预留20万路设备连接能力[30] - 公司数字孪生平台构建超过100个二、三维数字孪生体,实现全省NP全高速网实时车流运行动态推演[30] - 公司基于数字技术能力,构建了顶层设计研究初步详细设计思维运营全流程的数字交通解决方案[33] - 公司承接了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设计、西安新区智能交通标准体系等标志性项目[33] - 公司通过融入基础数据、规划管控、BIM模型等多维数据,打造数字空间基底,体系化支持覆盖轨道交通、建筑、设施等于一体的片区综合设计咨询[34] - 公司基于BIM的快速建模全过程支持复杂交通设施的实施建设,提供数字交通新基建集成、市交通基础工程设计、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等多类型专业技术服务[37] - 公司面向智慧园区、智慧高速、智能网联管控、智慧路网等应用场景,依托公司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能力和行业生态,构建了感知计算边缘数字孪生平台业务应用的智慧交通全流程产品线体系[37] - 公司目前已完成成都高新区自动驾驶连通通道项目,从顶层智慧规划到设计到交付投入使用全程参与,为国首条针对国际货运定制的智慧通道[38] - 公司完成了山西晋中通道、东营渤海新区等智慧园区等项目集成交付,成功签约了顺德区道路交通信号智慧化改造项目、东营国际商务区智慧交通工程专业分包、郑州航空港数据综合交通决策支持平台一期工程等项目[38] - 公司承接了深圳南山快速化改造工程设计项目,该项目将连接前海港口片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标志项目[40] - 公司基于BIM技术构建多维数据分析模型,提供从项目立项、设计、建设到运营的全周期专业管理服务[41] - 公司基于TIM平台及数字交通管控平台,持续为客户提供专业运维服务,形成“数据服务平台运维”的管家式闭环服务体系[42] - 公司自主研发的市级交通信号管控平台,可实现信号配时优化和常态化保障服务,全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提升超过10%[42] - 公司全资子公司检测中心为深圳市交通行业国有监管检测平台,承接了深圳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及管廊等项目[41] - 公司承接了深圳石岩外环路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代建、河道建设段代建等项目,并参与了河源梅州产业园工程监管等项目[41] - 公司通过智能信号管控平台为深圳、东莞、山东、贵州、惠州、湛江等地提供不间断的信号配时优化服务[42] - 公司承接了深圳对安中心区慢行系统及智慧示范道路的重要标志项目,致力于打造“人文度、城市度”的引领示范道路[40] - 公司承接了西安编组站道路及配套管线工程设计、深圳对安中心区慢行系统及智慧示范道路等项目[40] - 公司通过信号配时优化服务,实现人员投入减少30%以上,人工巡检工作量下降约50%[42] - 公司全面整合高速公路、省干道、农村公路、水运、铁路及民航、市政、铁路等全行业建管养运等全链条数据,开展数据大脑、综合监测、运营监管、出行服务、应急协同等五大板块建设[44] - 公司打造新一代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实现全省交通运输治理服务一体化协同,为未来基于该平台提供管理与运营服务提供了可视化技术支持[44] - 公司依托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咨询与设计服务过程,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问题排查和效果判断,为成果的分析决策提供量化分析支持[45] - 公司软件及智慧交通业务主要涉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与运维服务等业务内容[45] - 公司软件的生产开发采取“通用平台及模块研发定制化开发”的模式,即先通过研发形成部分的通用平台和标准化软件模块,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45] - 公司完成了对外服务DŽ系统的集成,配备了自主研发(境外生产)的智能多功能路灯、信控机、边缘计算网关等路侧智能软件,以及服务器、视频监控设备等品牌软件,并进行了软硬件的集成安装调试[47] - 公司项目交付以“质量优异”为前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制定了基于资源池的部门高效协同交付机制,项目经理负责部门资源买卖与管理,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管理负责并接受质量部门的“如质量”控制[47] - 数字化与传统基建融合是行业发展方向,公司依托领先的数字孪生技术,以如数据分析为基础、协同规划为牵引、综合设计为支撑、集成交付为阵地、智能运营为价值、软硬件产品开发为载体[47] - 公司拥有如建(交通、规划、市政、景观、造价、监理等)如7(数据、算法、软件等)多专业团队,针对目标项目可快速构建多专业融合与协同的优势[48] - 公司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全方位整合城市及交通时空数据要素,充分应用数据价值赋能专业服务,可以精准科学进行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实现城市的高品质发展[48] - 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提供城市交通最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不断引领行业推动业务及技术创新探索,公司建设了全国第一个交通仿真实验室,制定了全国首个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体系指引[49] - 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20多个重点省市100余个城市,并始终坚持数据驱动与效果导向,超过1000个项目的经验积累,质量获得广泛认可,获得部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成为全国质量管理标杆[49] - 公司确立了“成为全球领先的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愿景,以智慧交通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51] - 公司每年投入近10亿的研发费用强化技术研发创新[51] - 公司新建了综合交通如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交通运行部行业研发中心、广东省市交通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交通信息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性能生态路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51] - 公司累计获得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三次,类省部级以上奖项多项[51] - 公司推出了全球领先的实时在线交通仿真平台、全球首个交通排放实时监测平台,并自主研发建立了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系统、智能车引导系统、6873&车路协同系统、DeepView大数据平台、深研智慧道路以及智慧管控平台[51] - 公司积极推动集大数据平台、机电设备集成、场景治理一体的智慧交通体系和应用示范,形成以深研市交通运行一体化的智慧平台、枢纽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以及隧道路、绿波路、前海一路等为代表的智慧市、智慧园区、智慧道路标杆项目[51] - 公司在全国主要省份和市广泛开展市交通如大脑、智慧高速、智慧道路、智慧枢纽、智慧运维和智慧交管业务[51] - 公司正在重点发展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活平台业务,成为智慧城市交通运营的先行者[52] - 公司已在多个城市推广智能信控平台,持续优化信号配时等运营服务[52] - 公司致力于从量变到质变、从粗放式投资到精细化价值的转变,进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52] - 公司正在构建数字平台、自有公共服务平台及专业运营服务团队,积极探索规模化可持续的运营服务之路[52] - 公司已前瞻性布局智能网联,牵头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52] - 公司承担了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涉及车联网应用环境构建及场景验证[52] - 公司自2018年起成为第三方智能网联测试服务机构,连续多年承担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第三方评审服务[52] - 公司开展了多功能智能杆(智慧交通需求)规划研究课题[52] - 公司承接了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临时封闭测试区项目[52] - 公司参与了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设计及南山全区信控路口联网化改造及综合提升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52] -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约100万公里的智能交通网络,覆盖全国14亿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54] - 公司计划到2035年,全面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网络,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体系[54] - 公司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渗透率超过50%[55] - 公司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万公里的道路实现智能化升级[55] - 公司计划推动交通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车辆占比将超过70%[55] - 公司正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54] - 公司预计未来10年将投资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交通新基建重点项目[54] - 公司计划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效率、扩展功能、增强动态能力[54] - 公司预计未来5年内将推动交通与能源、物流、环保等领域的深度融合[54] - 公司正在构建多网融合的新型城市交通体系,提升交通系统的协同化水平[55] 财务数据与业绩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下降X%[59] - 公司二季度营业收入XX亿元,环比增长X%,同比增长X%[59] - 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XX亿元,同比增长X%[59] - 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XX亿元,同比下降X%[59] - 公司二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XX亿元,环比下降X%,同比下降X%[59] - 公司新签合同总额XX亿元,同比下降X%[59] - 公司在深港澳地区新签合同XX亿元,同比增长X%[59] - 公司截至202X年X月X日待执行合同总额XX亿元,较年初增长X%[59] - 公司持续推进智慧交通等重大项目,但因疫情影响进度有所延迟[59] - 公司围绕"十四五"战略,加快重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全面数字化升级业务体系[59] - 广东省以外业务实现营收增长,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占总营收比例达到XX%[60] - 广东省以外新签合同金额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占新签合同总额比例达到XX%[60] - 广东省以外业务毛利率为XX%,同比增长XX个百分点[60] - 广东省(除深圳外)新签合同金额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占新签合同总额比例达到XX%[60] - 广东省以外业务实现营收XX亿元,同比下降XX%,主要受广州、山东、东莞、惠州等地疫情影响[60] - 深圳市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实现营收XX亿元,同比下降XX%[60] - 深圳市场新签合同金额为XX亿元,同比下降XX%[60] - 公司本期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5%[63] - 新签订合同金额为5亿元,同比增长3%[63] - 待执行合同金额为8亿元,占比40%,较期初占比减少2个百分点[63] - 公司在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山东、南通、东莞、南宁、南京等二十多个城市开展交通规划设计服务[63] - 公司承接了深圳市“十四五”数字交通建设行动方案、江苏省“十四五”数字交通建设行动方案、南宁市“十四五”交通运营专项规划等重大项目[63] - 公司完成了国家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立法研究项目,分别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63] - 公司工程设计与检测业务本期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同比下降3%[63] - 公司数据软件与智能交通业务本期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同比下降2%[63] - 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润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于2023年10月签订深圳市交通运营一体化智能平台一期项目,合同总金额为2亿元,其中公司合同金额为1亿元[63] - 公司取得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标志着具备承担各类电子工程、智能化工程施工的顶级资质与能力[63] - 公司研发费用达到数十亿元,同比增长显著,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到一定水平[64] - 公司新增发明专利数百项,累计发明专利数量达到数千项[64] - 公司推进多个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监测等领域[64] - 公司自主研发的CIM平台(深度研究平台)获得全国建设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奖项[66] - 公司获得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的首个试点项目[67] - 公司管理提升投入达到数亿元,同比增长显著[67] - 公司通过数字化运营和高端管理人才引进,优化组织结构,推动业务转型升级[67] - 公司持续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率,强化业务全面数字化升级,业务形态转变为基于数字底层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68] - 公司加强智能交通业务能力建设,重组智能交通事业部,重构解决方案中心、产品管理部门、产品研发与交付中心[68] - 公司推进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提升效率,强化预算与成本管理提升效益,提升外部不确定性下的经营稳定性[69] - 公司全面升级项目管理系统,结合项目收入进度、项目里程碑可视化、可协同的项目进度控制台[69] - 公司优化“专业聚焦、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协同高效,发挥优势、交付转型”,优化“科研算法解决方案产品研发与交付专业服务与集成交付”产品与技术创新链与价值链[68] - 公司建立更快速响应、更专业服务、更高效低成本的组织运行机制[68] - 公司逐步转向集团化管控模式,结合“管理高效”、“业务协同”、“价值现”三项管理要求,优化集团总部、事业部的授权体系[68] - 公司发挥质量与运营职能,加强项目级质量及损益管控[68] - 公司推进项目全周期的“零概预算决算”项目五算机制,实现“质量可靠、业务可见、利润可期、风险可控”[68] - 公司全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推进项目全周期的质量运营体系[68] - 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确保经营稳定,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强化成本费用管理,实施预算编制控制分析全过程管理[71] - 公司引入并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实现关键能力覆盖,强化科技型业务转型发展专业管理,引入S2管理机制[71] - 公司基于“十四五”综合科技型业务发展战略和未来组织能力构建,围绕技术、人、效率、成本领先及质量优秀的战略目标,引入S2管理机制[71] - 公司通过提升数字化运营,职能人员有所下降,IT类人员占比保持为30%,与年初持平[71] - 公司强化全国布局人才支撑,2023年新干部主要在区域事业部,业务推动效果明显[71] - 公司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深圳国资系统“科改示范企业”,成为深圳入选的20家企业之一[72] - 公司根据有关政策文件精神认真制定并申报了2023年至2025年改革任务台账,为后续体制机制持续改革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