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下降36.81%[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32.70万元同比下降173.51%[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2315.14万元同比下降216.76%[21] - 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同比下降138.10%[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9%同比下降6.04个百分点[21]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81%至1.16亿元,主要因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及客户缩减资本开支[50] - 2022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6.8%至1.16亿元[181] - 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1,869万元,同比下降176.4%[183]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9%至9300万元,对比去年同期1.82亿元[184] - 营业利润由盈转亏,亏损2153万元,同比下降172.4%[184] - 净利润亏损1593万元,对比去年同期盈利2761万元[185] - 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对比去年同期0.21元[1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6.88%至9951.88万元,与销售收入下降趋势一致[50] - 销售费用同比上升42.02%至1111.05万元,主要因工资薪酬及售后服务费增加[50]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6.61%至1900.87万元,主要因薪酬、中介费及工会经费增加[50]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696.31%至293.74万元,主要因借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上升[50] - 研发投入同比微增5.04%至2048.5万元,保持技术创新投入[50] - 研发费用增长5.0%至2,049万元[182] - 销售费用增长42.0%至1,111万元[182] - 财务费用激增696.7%至294万元[182]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6%至1776万元[184]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上升642.8%至306万元[18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能制造设备类产品收入同比下降49.14%至7142.9万元,毛利率下降18.53个百分点[53] - 专用配件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20.4%至3737.22万元,毛利率提升3.28个百分点[53] - 公司OLED柔性屏覆膜设备获行业认可,计划延伸开发产线其他设备[35] - 公司重点开发高附加值电子元器件产品,包括中高压和高频微波产品[32] - 电子元器件项目目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尚未全面达产[96] - 公司投入2.5亿元开展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业务[146] - 利和兴电子元器件项目于2021年11月24日开业试生产[146] - 电子元器件项目当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146]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主要客户自2019年5月15日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大幅减少采购,导致公司业绩明显下滑[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2年上半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终端厂商减少资本开支和设备采购[34]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报告期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02] - 2022年4月28日接待正享资本、宁波银行等机构实地调研,讨论主要客户订单下降应对措施及半导体装备和电子元器件业务未来计划[97] - 2022年5月6日接待投资者实地调研,讨论公司发展历程、基本情况、产品布局及未来市场拓展计划[9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82.44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479.6万元和委托投资收益123.8万元[25] - 政府补助收入达479.6万元,占非经常性损益主要部分[25] - 委托他人投资获得收益123.8万元[25]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49.25万元[25] - 其他营业外支出38.62万元[25] - 所得税影响额91.39万元[25]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9.54万元[25] - 投资收益为123.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4.92%,主要来自结构性存款[55] - 其他收益为751.91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29.89%,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及增值税退税[55]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16.55万元同比改善15.14%[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4616.55万元,同比改善15.14%[5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2228.96万元,同比改善82.61%[5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4617万元,同比改善15.1%[187][18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2229万元,同比改善82.6%[18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006万元,同比下降88.5%[18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2.6%,从1.3256亿元增至1.7579亿元[19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16.4%,从3.0983亿元降至2.5887亿元[19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71.9%,从-1.6297亿元收窄至-4569万元[19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为281万元,上年同期为-1709万元[19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76.9%,从3.5007亿元降至8100万元[191]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4804.09万元至2.1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4.07%至15.43%[57] - 应收账款减少4767.56万元至2.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4.21%至21.11%[57] - 存货增加7146.37万元至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4.96%至13.12%[57] - 固定资产增加2.62亿元至3.3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8.89%至24.39%[57] - 在建工程减少1.57亿元至1.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2.16%至12.72%[5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4800万元至4000万元,期间购入1.28亿元并售出1.76亿元[67] - 短期借款从年初4,025万元增加至8,109万元,增长101.5%[173] - 长期借款从年初8,400万元增加至1.055亿元,增长25.6%[174] - 货币资金从年初2.599亿元减少至2.119亿元,减少18.5%[17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年初8,800万元减少至4,000万元,减少54.5%[172] - 应收账款从年初3.375亿元减少至2.899亿元,减少14.1%[172] - 存货从年初1.088亿元增加至1.802亿元,增长65.6%[172] - 货币资金减少13.6%至1.49亿元[176] - 应收账款减少19.6%至2.73亿元[176] - 存货增长59.0%至1.59亿元[176] - 短期借款激增101.4%至8,109万元[178] - 信用减值损失为336.5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3.38%,因收回部分应收款项转回减值准备[55] - 信用减值损失转正为收益337万元,去年同期为损失433万元[182]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8,073.52万元[7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尚未使用的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余额为5,777.99万元[71][74] - 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投资进度达97.22%[7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为0.00%[7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为100.00%[73] - 公司预先投入募集资金项目的自筹资金为14,123.92万元[70][74] - 公司预先支付发行费用518.88万元[70][74]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资金及发行费用合计14,642.80万元[70][74] - 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金额47,780.14万元[94]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金额9,802.01万元[94] 诉讼和承诺 - 未决诉讼中第一宗诉讼涉案金额3,413.22万元,公司反诉788.20万元[88] - 律师评估第一宗诉讼公司最终支付款项应不高于430万元[89] - 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承担诉讼赔偿超出430万元部分[90] - 公司涉及与拓野智能的承揽合同纠纷诉讼,涉案金额变更至3,413.22万元[125] - 公司就前述纠纷提起反诉,反诉标的额为788.20万元[125] - 公司因诉讼被冻结存款2,000万元至2023年1月10日[125] - 拓野智能基于同一事项提起第二宗诉讼,涉案金额1,155.15万元[125] - 两起诉讼均处于二审审理阶段,尚未作出判决[125] - 拓野智能技术秘密纠纷案(案号:(2021)粤03民初4805号)已撤诉,涉及金额1010万元[126] - 未达重大诉讼披露标准的其他诉讼总金额为180.07万元[126] - 首次公开发行时股东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117] - 股东承诺遵守中国证监会及深交所关于减持股份的相关规定[117] - 承诺方包括东莞弈投成长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超过50家机构及个人股东[117] - 承诺生效时间为2021年6月29日[117] - 所有相关承诺已在报告期内履行完毕[117] - 公司股票上市后12个月内,股东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公开发行前股份[118]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其持股总数的25%[118] - 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118]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18] - 锁定期届满后减持需遵守证监会及交易所相关规定[118] - 除权除息时发行价将进行相应调整[118] - 相关承诺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而失效[118] - 违反承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118]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承诺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其直接和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19] 股东和股本变化 - 公司总股本由1.56亿股增加至2.34亿股[20] - 公司总股本从155,828,704股增加至233,743,056股,增幅50%[150][154] - 公积金转增股本77,914,352股[150][154] - 有限售条件股份从120,767,245股减少至67,650,817股,降幅44%[150] - 无限售条件股份从35,061,459股增加至166,092,239股,增幅374%[150] - 境内自然人持股从65,011,390股微降至62,533,339股,降幅3.8%[150] - 境内法人持股从29,913,480股大幅减少至5,117,478股,降幅82.9%[150] - 国有法人持股从3,575,000股减少至0股[150] - 林宜潘持有限售股从36,537,379股增加至54,806,068股[155] - 其他首发前限售股从71,414,272股减少至11,700股,降幅99.98%[157] - 利和兴1号资管计划限售股3,895,717股已全部解除限售[157]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2,283人[159] - 第一大股东林宜潘持股数量为54,806,068股,持股比例为23.45%[159] - 股东深圳远致富海十八号投资企业持股数量为14,218,008股,持股比例为6.08%[159] - 股东深圳南海成长同赢股权投资基金持股数量为9,378,674股,持股比例为4.01%[159] - 股东聚能新三板1号私募基金持股数量为7,176,463股,持股比例为3.07%[159] - 股东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股数量为6,501,100股,持股比例为2.78%[159] - 股东深圳市汇银合富十号投资企业持股数量为6,169,188股,持股比例为2.64%[159] - 利和兴1号资管计划持股数量为5,843,575股,持股比例为2.50%[160] - 股东章保华持股数量为5,549,550股,持股比例为2.37%,其中质押股份数量为4,630,000股[160] - 股东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数量为5,362,500股,持股比例为2.29%[160] - 公司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数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达到80%[162] - 董事长、总经理林宜潘持股从36,537,379股增至54,806,068股,增持18,268,689股[162] - 股本从年初1.558亿元增加至2.337亿元,增长50.0%[175] - 股本同比增长50.0%,从1.558亿元增至2.337亿元[194][195] - 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280,733,096.40元[197] - 普通股投入为280,233,096.40元[197] - 其他权益工具投入为2,058.79元[197] - 母公司股本减少77,914,352.00元[200] 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分配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98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64%[21] - 未分配利润从年初3.069亿元减少至2.730亿元,减少11.1%[17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下降3.6%,从9.323亿元降至8.984亿元[194][195] - 未分配利润同比下降11.1%,从3.069亿元降至2.730亿元[194][195] - 资本公积同比下降17.9%,从4.3485亿元降至3.5694亿元[194][19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606,583,553.52元[196]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4,932,433.99元[19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911,291,042.09元[198]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939,032,902.81元[200] - 母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减少15,926,667.93元[200]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减少31,509,538.33元[200] 担保和合同 - 公司存在对外担保情况(单位:万元),具体金额未披露[139][140] - 公司对子公司利和兴江门提供担保额度总计100,000万元,报告期内实际发生担保金额3,000万元[141] - 报告期末公司对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合计11,900万元,占净资产比例26.49%[141] - 公司2022年度获批担保总额度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141] - 中标某终端有限公司自动化测试装备项目金额556,549,077元(不含税)[145] - 截至报告期末中标项目累计订单金额35,651,672元(不含税)[145] - 报告期内与某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日常经营订单金额3,264,846.9元(不含税)[145] - 报告期内公司无其他重大合同[144] 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 - 报告期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103] - 公司及子公司不属于环保部门重点排污单位,报告期未因环境问题受行政处罚[106] - 报告期通过OA系统提高线上办公效率减少纸张使用等减排措施[106] - 报告期公司党支部组织抗疫小分队支援深圳抗疫活动[114] - 公司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13] - 报告期严格按照创业板规范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109]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20]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121]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22]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关联交易发生[127][128][129][130][134] - 公司与关联财务公司不存在存款、贷款或授信业务[132][133] - 公司及子公司办公厂房和员工宿舍主要为租赁性质(除江门、东莞三家子公司自有场地外)[137] - 无租赁项目损益达到报告期利润总额10%以上[138]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31.49%[100] 税务和补贴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优惠及软件产品增值税超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90] 子公司表现 - 利和兴电子子公司净利润为-167.25万元[82]
利和兴(301013)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