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42亿元,同比下降15.89%[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68.27万元,同比下降70.15%[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49.13万元,同比下降87.40%[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51.82万元,同比下降209.07%[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8%,同比下降11.49个百分点[22]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4,206.30万元,同比下降15.89%[7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68.27万元,同比下降70.15%[7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9.13万元,同比下降87.40%[7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下降209.07%至-4251.82万元[9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上升122.34%至15610.01万元[9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激增1277.28%至8151.19万元[92] - 应收账款增加5478.79万元导致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差异率达241.91%[9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7.24亿元,期末数降至4.32亿元,减少40.3%[102] - 报告期投资额1.54亿元,较上年同期0元增长100%[105]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报告期投资收益亏损62.67万元[106] - 研发投入金额为5,314.90万元,同比增长61.68%,占营业收入比例12.02%[72] - 研发投入金额5314.9万元同比增长61.68%[9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02%较上年提升5.77个百分点[90] - 营业成本下降4.69%至2.56亿元,其中人工成本增长3.01%至1.70亿元,外协成本下降38.60%至3622万元[79] - 管理费用增长7.29%至1.04亿元,财务费用为-412万元[84] - 整体毛利率42.12%,同比下降6.80个百分点;规划设计产品毛利率43.99%,同比下降5.50个百分点[77] - 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29.62%达967.01万元[96] - 信用减值损失占利润总额-28.82%为-940.84万元[9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77.34万元[10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1017.01万元[28]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47.54万元[28] -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577.34万元[28]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67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4]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2.94万元,为全年唯一亏损季度[24]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下降4.69%至2.56亿元,其中人工成本增长3.01%至1.70亿元,外协成本下降38.60%至3622万元[79]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61.68%至5315万元,主要因公司加大研发投入[84] - 管理费用增长7.29%至1.04亿元,财务费用为-412万元[84] - 研发投入金额为5,314.90万元,同比增长61.68%,占营业收入比例12.02%[72] - 研发投入金额5314.9万元同比增长61.68%[9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02%较上年提升5.77个百分点[9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规划设计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90%[41] - 规划设计业务收入为41,450.45万元,占主营业务比重93.77%[71] - 城市运营与智慧城市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57.05万元[71] - 公司参加竞赛投标数量95项,中标项目17项,同比增长70%,中标率18%,同比增长5%[71]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89%至4.42亿元,其中规划设计产品收入下降17.76%至4.15亿元[76] - 招投标模式收入占比63.31%达2.80亿元,同比下降13.08%;直接委托模式收入下降20.33%至1.62亿元[76] - 规划设计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实现效益170.88万元[115] 各地区表现 - 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150多个城市和地区[41] - 华南地区收入占比60.79%达2.69亿元,同比下降7.04%;华东地区收入下降22.87%至1.08亿元[76] - 华北地区收入下降39.24%至2132万元,西北地区收入下降45.45%至1955万元[76] - 截至报告期末分公司数量达到20家[65]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金额为5,314.90万元,同比增长61.68%,占营业收入比例12.02%[72] - 研发投入金额5314.9万元同比增长61.68%[9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02%较上年提升5.77个百分点[90] - 研发人员数量108人同比增长21.35%[90] - 30~40岁研发人员52人同比增长79.31%[90] - 博士学历研发人员4人同比增长33.33%[90] - 大专学历研发人员10人同比增长42.86%[90] - 硕士学历研发人员40人同比增长14.29%[90] - 本科学历研发人员54人同比增长22.73%[90] - 研发人员占比11.40%较上年提升0.93个百分点[90] - 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为0%[90] - 公司拥有城乡规划甲级等多项行业资质[41] - 2021年通过广东省数字化TOD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42] - 2022年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城市更新研究工作站[42] - 公司承担各级课题累计超30项[59] - 公司开展各类项目超5000项[60] - 公司获国际级奖项10项,国家级奖项33项,省级奖项111项,市级奖项134项[60] - 公司累计获得国际、国家、省级和市级奖项288项[67] - 公司员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累计386篇[68] - 智慧城市与未来社区建设与运营理论研究项目于2022年12月完成全部工作[85] - 城市体检与空间诊断实证研究项目于2022年12月完成全部工作[85] - 蕾奥规划设计云平台及云学堂建设项目于2022年12月完成全部工作[85] - 智慧城市研究项目始于2021年2月[85] - 城市体检与空间诊断实证研究项目始于2021年4月[85] - 规划设计云平台及云学堂建设项目始于2020年7月[85] - 智慧城市研究项目包含12个研究阶段[85] - 云平台建设项目包含现状及需求分析、云平台建设、云学堂建设三个阶段[85] - 城市体检研究项目包含前期准备、研究开展、最终成果三个阶段[85] - 智慧城市研究项目形成12个最终成果阶段[85] - 公司“在地化服务一张图”系统(一期)于2022年12月完成全部工作[86] - 城市规划碳中和策略与城市更新碳评价模型研究于2022年12月完成全部工作[86] - 公司通过数据治理将大量历史数据转化为资源资产,建立统一标准化空间数据资源目录[86] - 公司构建城市更新项目“碳中和”指标体系及量化评价模式,为碳排放评估提供技术支撑[86] - 公司提出城市规划碳中和对策,构建以城市更新项目为基础单元的碳评价模型核心技术[86] - 公司建立轨道站点TOD建设评价体系,助力拓展规划设计咨询业务[86] - 公司通过统一文件管理和数据质检规范,实现数据入库及质量检查功能[86] - 公司以自然资源和空间规划GIS一张图为中心,通过分析模型提供规划编制和空间分析支持[86] - 公司数据治理工作始于2021年3月,涵盖CAD数据处理软件和管理应用系统开发[86] - 城市规划碳中和研究始于2021年6月,包括概念内涵认知和策略研究五个阶段[86] - 轨道站点TOD建设评价模型研究始于2022年1月,分五个阶段进行,目前已进入第五阶段[87] - 城市大数据分析诊断平台研发始于2022年1月,已于2022年12月完成全部工作[87] - 产业大脑(产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开发始于2022年7月,目前已完成V1.0版本开发并进入第二阶段[87] - 企业基础信息数据湖已建立,包含产业链分析模型和企业招商遴选模型[87] - 产业地图1.0已构建,实现企业地理空间位置与产业图谱的融合展示[87] - 通过平台研发形成具有较高可识别性和推广价值的特色大数据分析产品[87] - 数据资源实现统一标准入库和批量处理,提升多项目复用效益[87] - 轨道站点TOD评价模型为政府机构制定综合开发政策提供技术参考[87] - 产业大脑平台为产业链分析及精准招商提供全周期产业服务[87] - 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产化"和"资源化",拓展对外数据服务和咨询业务[87] - 大数据管理基础平台开发始于2022年8月,已进入第二阶段[88] - 基于AIGC技术的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开发始于2022年8月,已进入第二阶段[88] - 智慧城市终端空间产品研发(一期)始于2022年2月,已于2022年12月完成全部工作[88] - 粤港澳大湾区陆路口岸持续更新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始于2022年1月[88] - 公司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多项目复用,提升数据使用效益[88] - AIGC技术应用旨在打开C端市场入口,拓宽公司业务市场[88] - 智慧城市终端产品研发形成具有较高可识别性和推广价值的独立产品类型[88] - 陆路口岸研究提炼口岸持续更新的重要技术环节和方法[88] - 大数据平台整合公司数据资源,实现批量处理[88] - AIGC平台开发包含城市级应用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功能清单设计[88] - 公司自主研发"规划设计云平台"目标建成行业通用智能工具[135] - 公司打造共性数据赋能平台包括数据管理平台和CIM基础平台[134] - 公司建设智慧城市产品如城市体检诊断系统及AIGC技术平台[134] - 公司成立"三中心一实验室"研发体系应对技术创新风险[14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确认主营业务及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与行业趋势一致[3] - 公司明确报告期内不存在产能过剩、持续衰退或技术替代等行业风险[3]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为打造"智慧城市规划运营专家",并推行"行动规划+运营咨询"核心理念[122] - 公司未来将构建四大业务板块:规划设计与工程设计、城市运营、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及投资业务[123] - 规划设计与工程设计业务短期目标为拓展分支机构,扩大市场覆盖面,并以详规、TOD、城市更新、大尺度景观规划等优势产品为抓手[124] - 城市运营业务将聚焦城市运营咨询和资产运营管理服务两大核心方向[126][127] - 智慧城市业务将利用AIGC技术,并发展数字孪生产品线、双碳大数据及数字空间等业务模块[129] - 投资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中的关键部分,旨在丰富产品组合并提高业务规模[130] - 下一年度经营计划包括强化部门专业化分工、强化控规实时运行系统等拳头产品技术标签,以及加强分子公司管理与建设[131] - 公司计划在珠三角、长三角、胶东半岛、成渝等地区完善三级市场网络体系以扩大市场覆盖[136] - 公司通过全资投资平台与顶级创投机构合作构建技术及市场生态圈[138] - 公司面临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及坏账可能[140] - 公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和催收措施[141] -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建设周期延长或效益低于预期风险[142] - 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搭建远程无纸化管理信息平台[132] - 公司通过"平台+样板"营销模式实现业务快速增长[54] - 公司提出"行动规划+运营咨询"技术理念强化业务联动[58] - 公司分阶段收取技术服务费用[53] - 公司主管总师通过评审会等形式进行项目质量管控[55] - 公司外协采购分为咨询服务外协和设计服务外协两类[57] 投资与资产管理 - 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规模5亿元人民币[50] - 股权投资基金已投资三个项目金额合计2461.5万元[51] - 投资基金分别投向安徽禾臣新材料1095万元、东莞光亚智能431.5万元和深圳森美协尔935万元[51] - 公司投资深圳市高新投蕾奥私募股权基金1.2亿元,持股比例40%[106] - 长期股权投资新增1.23亿元占总资产10.41%[9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下降23.10个百分点至36.61%[99] - 货币资金占比上升7.54个百分点至33.49%[99] - 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加265.91%至34.98亿元[92][93] - 本期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为3.15亿元,出售金额为3.44亿元[10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变动减少774.92万元[102] - 受限资产总额762.04万元,其中货币资金650.64万元为履约保函保证金[104] - 固定资产受限111.4万元因安居房政策仅拥有使用权[104] - 募集资金总额6.96亿元,本期已使用1.23亿元,尚未使用金额5.8亿元[112]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9,569.93万元[113] - 募集资金专户存款余额为人民币15,017.72万元[113] - 现金理财产品余额为人民币43,000.00万元[113] - 募集资金累计投入使用13,903.60万元[113] - 规划设计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为7.34%[115] - 规划设计智能化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为33.57%[115]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为100.00%[115]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包含累计利息及理财收益2,351.39万元[113] - 承诺投资项目总额49,040千元[116] - 超募资金20,529.61万元尚未指定用途[116]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余额43,000万元[117] - 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4,453,271.09元[117] - 规划设计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延迟[116] - 募集资金到账时间2021年4月28日晚于2020年3月立项计划[116] - 设立石家庄分公司和深汕分公司作为新增项目实施地点[116] - 两次延期募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2021年11月和2023年4月)[116] - 现金管理授权额度不超过48,000万元[117] - 募投项目因技术迭代需优化建设方案导致投资进度受影响[116]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以总股本108,0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并转增5股[5] - 公司审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及注册会计师签字确认[10]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9年变更为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景华社区景田综合市场A座406[18] - 公司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天健创智中心A塔5-8楼、11楼、14楼[1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富海[18] - 公司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联系方式统一为0755-23965219[19]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包括《证券时报》等及巨潮资讯网[20] - 公司备查文件存放于董事会办公室[11] - 报告期内公司收购深圳市蕾奥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122] -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四家子公司:深圳市蕾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蕾奥无限未来城市(重庆)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蕾奥(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蕾奥产城(深圳)运营管理有限公司[122] - 公司2022年共召开4次股东大会[147] - 公司董事会共召开13次会议[148] - 公司监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149] - 公司董事会设9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148] - 公司监事会设3名监事含1名职工监事[149] - 2022年4月29日通过全景网举办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143] - 2022年9月27日接待申万宏源等6家机构实地调研[144] - 2022年9月27日与海通证券等4家机构进行电话会议[144] - 2022年11月24日接待南方基金实地调研[144]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监管要求无重大差异[150]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3.32%[153]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8.46%[154]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0.79%[154] - 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2.68%[154] - 公司董事王富期初持股6,566股[155] - 董事王富期末持股11,820股[155] - 董事王富持股变动原因为2021年其他增减5,253股[155] - 公司资产完整,拥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全部办公设备及知识产权[151]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未在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企业担任除董事、监事外的职务[151] - 公司财务独立,未与控股股东共用银行账户[152] - 公司2021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8
蕾奥规划(300989)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