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箭科技(300978)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东箭科技东箭科技(SZ:300978)2022-04-21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16.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2%[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24%[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065.3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77%[19]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10.92%[56] - 营业利润1.29亿元,同比下降41.72%[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39.24%[56] - 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同比下降44%[56]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16.36亿元,同比增长10.92%[69]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4.31亿元人民币,为全年最高季度[21]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57.16万元人民币,为全年最低季度[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14%至1.13亿元[79]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9.50%至1.38亿元[7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0.33%至2447万元,主要受汇率波动影响[7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56%至6597万元[79] - 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率为27.43%,同比下降9.41个百分点[7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汽车外饰件、内饰件、柔性制造等汽车后市场领域[12] - 公司采用ODM、OBM、OES等多种业务模式服务主机厂及汽车经销商[12] - 车侧承载装饰系统产品产量109.21万套同比增18.85%,销量101.94万套同比增16.88%[39] - 车顶装载系统产品产量13.42万套同比增36.24%,销量15.57万套同比增46.47%[39] - 车辆前后防护系统产品产量61.94万套同比增27.69%,销量58.43万套同比增20.62%[39] - 车载互联智能机电系统产品产量13.96万套同比减13.88%,销量12.75万套同比减18.22%[39]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销量3.10万套,销售收入18,503,770.79元[42] - 智能座舱业务营业收入为2.65亿元,同比下降6.83%[62] - 国际市场业务营业收入为11.2亿元,同比增长15.79%[64] - 国内后装分销业务营业收入为1.74亿元,同比下降9.87%[66] - 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为16.04亿元,占总收入98.04%,同比增长11.09%[69] - 车辆前后防护系统产品收入为4.94亿元,同比增长17.87%[69] - 其他系统产品收入为1.87亿元,同比增长26.80%[69] - 车载互联智能机电系统产品收入为2.68亿元,同比下降6.83%[69] - 外销收入为11.20亿元,占总收入68.44%,同比增长15.79%[70] - 汽车零部件销售量194.48万套,同比增长20.14%[73] - 智能座舱产品进入合众新能源、路特斯、长安汽车等主机厂定点[60] - 智动门品类拥有国际专利和国内专利数十项,含多项发明专利[61][62] - 国际市场新品开发数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63] - 海外自主品牌STEELCRAFT销售额稳步提升并覆盖欧亚非市场[64] - 成立越野改装项目组整合品牌产品渠道资源向C端转型[65] - 公司收购维杰汽车以整合前装领域客户资源和配套资源[59] - 维杰汽车2021年12月纳入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4583万元[67] 各地区表现 - 国际业务受海运费原材料价格及汇率影响成本大幅上涨[63] -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主要采用美元结算,面临汇率波动风险[127] - 国外ODM客户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每年保持在50%左右[130] - 美国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公司产品被列入清单[129] - 公司与主要客户协商共同承担关税以降低税率上升影响[129] - 公司通过外汇套期业务锁定部分美元外币收益[127] - 全资子公司MKI Enterprise Group Inc实现营业收入26,499.68万元,同比增长12.49%[119] - MKI Enterprise Group Inc报告期亏损1,494.36万元,主要因全球集装箱运费高涨导致物流成本大幅上升[1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通过组建智能座舱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提升研发能力[122] - 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报告期末达历史新高[57] -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量2140.8万辆和销量2148.2万辆,同比分别上升7.07%和6.46%[33] - 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上升10.7%[33]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5.24%提升至13.24%[33] - 电动尾门在国内乘用车领域实际渗透率仅有10-20%[34] - 库存量46.36万套,同比增长82.45%,主要因海外船期延误[73] - 公司购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短期出口信用综合保险降低坏账风险[13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新增专利101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44] - 授权专利累计超过600项[44]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372人,同比增长27.84%[84] - 研发投入金额为6596.7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03%[84] - 电子儿童锁研发项目已完成,旨在解决传统操作不便问题[80] - 低能耗节能电动伸缩踏板系统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目标减少50%能耗[80] - 智能自动门系统研发已完成,聚焦安全障碍识别和雨天开门等痛点[80] - 轻量化防护杠研发已完成,重点优化物流成本并支持DIY组装[81] - 智能防盗汽车尾箱盖研发已完成,通过遥控和手机APP远程控制及智能锁组合实现防盗功能[82] - 便于踩踏高安全防护性的侧防护装置研发已完成,提升汽车安全防护性能[82] - 带脱困辅助功能的前后防护装置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可通过车内装置控制实现脱困[82] - 具有环境自适应带紫外线过滤功能的车顶装置研发已完成,当检测到外界风力大于设定等级时会隐藏于车顶设定位置[82] - 带辅助停车功能的车侧防护装置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停车装置会在侧防护杠下面伸出支撑汽车并通过滑轮垂直停靠[82] - 高耐候性大行程智能电动踏板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使用连杆摇块机构在有限空间内将机构行程最大化[83] - 提升减速箱同心度的新型电动撑杆研发已完成,解决电机减速箱与螺杆同心度问题提升声音品质和运行寿命[83] - 降低运行刚性冲击的尾门电吸锁研发已完成,优化锁体结构[83] - 集成电控新型电动撑杆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提供全新集成电控新型电动撑杆解决ECU和线束布置问题[83] - 新型电子雪载尾门门锁研发已完成,确保各种工况下操作一次便可开启尾门[83] - 公司累计推出上万款产品,年推新上千款[48] 投资与筹资活动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激增2293.51%至17.09亿元[8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286.49%至12.01亿元[87] - 报告期投资额352,000,166.69元,较上年同期41,567,050.07元增长746.82%[97] - 收购广东维杰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金额190,800,000.00元[100] - 该股权投资本期收益4,049,268.01元[100][101] - 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452,230.00元[103] - 其他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21,720,000.00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55,962.36元[103] - 金融资产累计投资收益24,082,481.27元[103] - 衍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30.82万元[95] - 投资收益达2407.22万元,占利润总额19.07%[89]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1393.79万元人民币[24]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为2902.04万元人民币[24] - 公司参与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182][183] - 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广东维杰汽车100%股权[182][183] - 公司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182][183]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新股425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8.42元,募集资金总额357.85百万元[106] - 扣除发行费用(不含税)55.6451百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02.2049百万元[106]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73.3836百万元及已支付发行费用2.1379百万元,合计75.5215百万元[10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入金额96.5608百万元,累计投入96.5608百万元[10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为187.6438百万元(含理财收益及净利息收入)[108] - 其中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未到期余额为20.07百万元,剩余167.5738百万元存储于募集资金专项账户[108] - 募集资金总额302,204,900.00元,本期使用96,560,800.00元[105]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187,643,800.00元[105] - 智能制造升级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452.17百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296.9069百万元,本期投入96.3596百万元,累计投入96.3596百万元,投资进度32.45%[111] - 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49.102百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5.298百万元,本期投入0.2012百万元,累计投入0.2012百万元,投资进度3.80%[111]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501.272百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302.2049百万元,本期投入96.5608百万元,累计投入96.5608百万元[111] - 公司调整募投项目实施地点和实施方式,由自有厂房变更为自有厂房和租赁厂房相结合[112] - 智能制造升级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额为29,690.69万元,本报告期实际投入9,635.96万元,投资进度为32.45%[115] - 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额为529.8万元,本报告期实际投入20.12万元,投资进度为3.80%[115] - 公司以自有资金30,055.89万元补充募投项目投入[116] - 智能制造升级建设项目追加自有资金投资约10,149.18万元用于工程建设[116] - 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保持4,910.20万元不变,工程费用调整为1,496.38万元[116]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422,702,739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4] - 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188][189] - 现金分红总额为42,270,273.90元[189][190] - 可分配利润为244,466,952.11元[190] - 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90] - 公司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854,407.38元[191] - 母公司报表实现的净利润为131,878,809.68元[191] -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3,187,880.97元[191] - 年初未分配利润为353,151,795.20元[191] - 2020年度利润分配金额为211,351,369.50元[191] - 公司总股本为422,702,739股[188] - 控股股东广东东箭汇盈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5.48%股份[166] - 员工持股平台新余东信投资合伙企业持有公司1.19%股份[166] - 员工持股平台覆盖中高层核心骨干超过100名[55] - 新设子公司东箭智能引入员工跟投平台持股25%[55] - 报告期内发生多名高管变动包括监事林琳及董事甘泽因个人原因离任[155] - 袁杰于2021年12月7日因工作调整离任监事会主席并转任公司董事[156] - 公司董事会成员9人,其中独立董事3人,占比33.3%[140] - 公司监事会成员3人,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人,占比33.3%[141]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81.64%[152]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5.07%[152]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0.11%[152] - 董事长马永涛持有公司股份10,704,131股[153]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罗军持有23,783股股份[154]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陈梓佳持有16,158股股份[154]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夏炎华持有16,158股股份[154] - 公司财务总监余强华持有12,604股股份[154] - 公司董事袁杰持有363,581股股份[154] - 公司监事会主席何飞持有378,088股股份[154] - 职工代表监事林华亮持有18,219股股份[154]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合计为1,767,921股[155]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401.23万元[174] - 董事长马永涛2021年税前报酬为36万元[173] - 董事兼总经理罗军2021年税前报酬为41.11万元[173] - 董事兼副总经理陈梓佳2021年税前报酬为37.94万元[174] - 董事兼副总经理夏炎华2021年税前报酬为37.88万元[174] - 董事兼财务总监余强华2021年税前报酬为34.39万元[174] - 独立董事谢泓、谢青、李伯侨每人2021年税前报酬均为12万元[174] - 监事会主席何飞2021年税前报酬为33.34万元[174] - 监事林华亮2021年税前报酬为23.95万元[174]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顾玲2021年税前报酬为32.59万元[174] - 财务总监余强华自2017年6月任职至今[159] - 董事会秘书顾玲自2017年9月任职至今[165] - 监事会主席何飞自2021年12月任职[163] - 独立董事谢青兼任4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61] - 独立董事李伯侨兼任3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62] - 国际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袁杰自2014年任职[160] - 职工代表监事林华亮自2017年6月任职[164] - 企业文化经理罗登燕自2017年3月任职[163]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8次会议,包括第二届第七至第十四次会议[175][176] - 所有董事均未连续两次缺席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77] - 董事马永涛、罗军、陈梓佳、夏炎华、余强华各出席董事会8次,其中现场出席7次(87.5%),通讯方式出席1次(12.5%)[177] - 董事甘泽出席董事会6次,其中现场出席1次(16.7%),通讯方式出席5次(83.3%)[177] - 董事谢泓、谢青、李伯侨各出席董事会8次,其中现场出席2次(25%),通讯方式出席6次(75%)[177] - 审计委员会召开7次会议,审议通过财务决算、利润分配等14项重要议案[180] - 公司董事未对有关事项提出异议[178] - 董事提出的专业性建议均被公司采纳[179] - 独立董事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对公司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179] - 审计委员会在2021年4月17日单次会议审议通过12项重大财务及运营议案[180] - 公司内部控制无重大缺陷,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均为0个[197] - 公司内部控制无重要缺陷,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均为0个[197] -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直接影响超过营业收入1%或直接财产损失500万元及以上[197] -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为直接影响介于营业收入0.5%-1%之间或直接财产损失100万至500万元[197] 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98%[19] - 资产总额为2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38%[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18%,同比下降6.52个百分点[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5.98%至1.25亿元[86][87]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4.53个百分点至29.66%[92]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17.27%至3.25亿元[92] - 存货同比增长74.93%至3.16亿元[92] -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为4.6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11%,占流动资产比例23.41%[131] - 公司存货金额为3.1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16.04%[132] - 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