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瑞捷(30097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深圳瑞捷深圳瑞捷(SZ:300977)2023-04-26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52%[3]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52%至5.72亿元[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7.85万元,同比下降86.8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6.84%至1567.85万元[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09.78%至-985.36万元[21]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88.00%至0.15元/股[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3%同比下降10.33个百分点[21]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52亿元[24]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26万元[2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57,182.76万元,同比下降26.52%[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7.85万元,同比下降86.84%[61]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5.7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52%[74] - 工程评估业务收入3.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85%,占营业收入比重69.77%[74] - 驻场管理业务收入1.4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2.13%,占营业收入比重26.04%[74] - 华南区域收入2.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16%,占营业收入比重37.88%[74] - 华东区域收入1.7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26%,占营业收入比重29.78%[74] - 公共事业领域营业收入10772.1万元,同比增长8.57%[65] - 政府补助金额为394.45万元同比下降67.63%[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投资收益为2255.26万元同比增长231.82%[27] - 投资收益2468.73万元,占利润总额140.27%[96] - 信用减值损失-4858.08万元,占利润总额-276.03%[9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同比下降[3] - 销售费用同比上升[3]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 - 营业成本3.5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88%[80] - 职工薪酬成本2.5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48%,占营业成本比重70.96%[80] - 差旅费成本0.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60%,占营业成本比重24.20%[80] - 专业技术服务业毛利率37.15%,同比下降3.70个百分点[78] - 工程评估业务毛利率37.55%,同比下降3.80个百分点[78] - 销售费用4238.24万元同比增长17.43%[87] - 研发费用3054.07万元同比下降11.16%[87] - 研发投入金额为3611.17万元,同比下降14.48%[9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32%,同比上升0.89个百分点[92] - 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15.43%,同比下降3.15个百分点[9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驻场管理收入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2.13%[62] - 工程评估收入下降,主要因减少与高风险客户合作[62] - 驻场服务实现一次到访交付率平均95.5%以上户均问题缺陷小于1.21条[43] - 户内精装渗漏率低于1%客户满意度高于95.6%降本增效超过30%[43] - 公司工程评估产品覆盖多个阶段,涉及4个产品类别及40余项细分产品,控制建设阶段657个风险点[53] - 公司开发基于工程保险CIP模式的服务模型,形成保险+服务+科技的综合解决方案[91] - 公司研发基于Saas模式的小散巡查系统,申请至少2项软件著作权,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安全监管[91] - 公司研发综合性一体化工程建设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平台,旨在改变传统风控预警评估模式,实现事故量化预测[91] - 公司完成瑞捷评估工作台建设,预期申请2~3项软件著作权,实现移动APP端适配应用场景设计[91] - 公司完成产品体系线上管理、产品主数据统一管理及ERP、CRM联动管理,实现流程规范管理[91] - 公司基于信息化技术建立第三方工程评估行业大数据库,为客户提供量化管理服务[91] - 公司基于Hadoop的工程质量大数据平台研发中,旨在整合各业务线数据,构建扎实数据底座[91] - 瑞捷数据BI系统已覆盖55家重点客户[69] - 知识库项目于2021年启动,结构化12年积累的建筑行业知识[55] - 问题库积累达20万条,应用库整理出6,000条问题,案例库输出300+份解决方案[64] - 输出《建筑工程风险案例库》,与行业群诉内容匹配度达90%以上[64] - 公司数据库覆盖全国500多个城市,包含超36万标段次工程数据,2022年更新500多家客户的1,500多套评估体系[54] - 2022年新增30多万风险案例及1,700多个优秀案例,收集工程质量及安全图片超过100万张[54] - 完成4个省份42个地级市共计420栋自建房的抽样巡查[65] - 厦门翔安区农村自建房实现100%纳管[69] - 保险业务覆盖广东、湖南、海南地区,合作对象包括平安财险、太平洋保险、中国人民保险[65] 各地区表现 - 华南区域收入2.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16%,占营业收入比重37.88%[74] - 华东区域收入1.7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26%,占营业收入比重29.78%[74] - 服务建设项目标段覆盖全国500多个城市[59] - 公司工程评估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500多个城市,与超150家政府单位、8家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500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及超50家自持物业企业合作[5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主动减少与资金链风险较高客户的业务合作[3] - 部分项目延迟开工或停工影响[3] - 增加单项坏账准备计提额[3] - 净利润下降因素包括人工差旅成本率上升及坏账准备计提增加[62] - 公司强调经营性现金流及利润谋求高质量发展[122]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布局绿色建筑ESG和碳排放咨询领域抢占市场新风口[123] - 公司突破非房新客群覆盖率提高瑞生公共TIS等创新业务渗透率[124] - 公司打造铁三角协同客户价值营销作战能力快速实现新客群破局[124] - 公司构建咨询加服务加数字化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打造长期竞争力[124] - 公司依托现有上百家优质客户资源深耕客户拓展市场[129] - 公司积极发展开拓公共建筑领域拓展政府部门客户[132] - 公司重点关注和研究存量市场业务机会作为未来增长新蓝海[132] - 公司在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绿色低碳建筑等新兴领域开展研究和筹备工作[132] - 应收账款余额可能随业务收入增长同步上升[133] - 主要客户为国内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公共工程建设单位[133] - 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较大债务危机[133]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更激烈及毛利率下滑风险[134] - 第三方工程评估业属于工程管理服务领域新兴业态[134] - 公司计划通过股权激励方案建设人才梯队[135] 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71.95%至-4436.42万元[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436.42万元,同比下降171.95%[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31.65亿元,同比上升375.68%[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33.28亿元,同比上升109.15%[9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20亿元,同比下降87.74%[94] - 货币资金减少至9.5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5.41%降至5.81%,下降9.60个百分点[98] - 应收账款减少至3.2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2.58%降至19.44%,下降3.14个百分点[98] - 其他非流动资产大幅增加至2.0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77%升至12.15%,增长9.38个百分点[98] - 短期借款激增至1.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15%升至7.29%,增长7.14个百分点[98]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至7230.7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6.43%降至4.38%,下降2.05个百分点[100] - 报告期投资额达30.50亿元,较上年同期14.50亿元增长110.32%[10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8.18亿元,期初数为7.94亿元[101] - 受限资产总额为1.26亿元,其中货币资金受限620万元[102]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2089.31万元[13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现有董事5名其中独立董事2名[141]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142] - 公司修订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多项治理制度[139]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4.01%[146]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4.17%[146]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4.28%[146] - 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4.17%[146] - 董事长范文宏期末持股数量为26,025,300股,较期初增加8,675,100股[147] - 董事兼总裁黄新华期末持股数量为25,004,700股,较期初增加8,334,900股[147] - 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吴小玲期末持股数量为93,750股,较期初增加31,250股[147] - 副总裁王磊期末持股数量为82,500股,较期初增加27,500股[148] - 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艳辉期末持股数量为45,000股,较期初增加15,000股[148] - 财务总监张剑辉期末持股数量为43,725股,较期初增加14,575股[148] - 范文宏担任公司董事长并兼任深圳瑞生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深圳市瑞皿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深圳市瑞宏捷投资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149] - 黄新华担任公司董事兼总裁并兼任武汉瑞云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深圳瑞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深圳市瑞可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深圳市瑞华捷投资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149] - 吴小玲担任公司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并兼任武汉瑞云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珠海横安投资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深圳捷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49] - 何俊辉自2018年10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并同时担任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安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惠云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50] - 黄丽珍自2021年10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并同时担任深圳神龙博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深圳市泰源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50][151] - 王卫锋自2021年10月起担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并同时担任中恒智汇企业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特发地产有限公司外部董事等职务[151] - 刘艳辉自2018年10月起担任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并兼任武汉瑞云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153] - 张剑辉自2019年4月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153] - 李亮自2022年6月起担任公司副总裁[154] - 范文宏在股东单位深圳市瑞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自2017年11月29日起)且未领取报酬津贴[154] - 公司支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报酬总额为650.76万元[157] - 董事长范文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96.12万元[158] - 董事兼总裁黄新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84.89万元[159] - 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吴小玲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0.39万元[159] - 副总裁王磊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24.94万元[159] - 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艳辉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6.33万元[159] - 财务总监张剑辉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9.54万元[159] - 副总裁李亮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9.4万元[159] - 独立董事何俊辉从公司获得津贴8万元[159] - 独立董事黄丽珍从公司获得津贴8万元[159] 投资与募集资金使用 - 2022年9月设立深圳捷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出资335万元持股67%[84] - 深圳捷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末净资产368.53万元,成立日至期末净利润33.53万元[84] - 2022年10月设立深圳瑞云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公司全资持股[84] - 深圳瑞云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末净亏损0.12万元[84] - 募集资金净额9.22亿元,本期使用1.97亿元,累计使用4.46亿元[107]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4.76亿元,存放于专户及进行现金管理[107] - 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102.1589百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8.2544百万元,累计投入56.6354百万元,进度55.44%[111] - 工程咨询运营平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353.3872百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58.1631百万元,累计投入231.9258百万元,进度65.63%[111] - 工程咨询运营平台建设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3.39283百万元,累计实现效益79.7476百万元[111] -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45.8663百万元,本报告期投入20.6779百万元,累计投入37.2108百万元,进度81.13%[111]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120百万元,累计投入120百万元,进度100%[111] - 承诺投资项目合计承诺投资总额621.4124百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97.0954百万元,累计投入445.772百万元[111] - 公司实际超募资金金额为300.2788百万元,全部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且尚未使用[112]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6.9515百万元,支付发行费用82.5009百万元[112] - 公司使用不超过600百万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15] - 公司报告期无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项目可行性无重大变化[112]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1.5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7.39%[85][86] - 最大客户销售额4723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8.26%[85]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额4853.67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5.42%[86]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1267.45万元,占采购总额11.86%[86] - 公司与超过500家房地产企业、150家公共建筑领域客户、超50家自持企业及3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65] - 公司国企央企及政府类客户收入占比超50%[65] - 2022年百强房企新增土地货值中超一半集中于10强房企,公司合作客户占前10强房企的90%[65] 员工与人力资源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1601人,其中母公司740人,主要子公司861人[168] - 员工专业构成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共1280人,占比79.9%[168] - 销售人员105人,技术人员126人,财务人员17人,行政人员59人,管理人员14人[168] - 教育程度本科803人(50.2%),大专及以下767人(47.9%),硕士及以上31人(1.9%)[168] - 研发人员126人,工程技术人员1,280人,中高职称103人,专业资格持证229人[58] - 研发人员数量减少至126人,同比下降25.44%[92] - 公司通过E-learning平台组织7场RIDGE公开课和11场瑞力课堂提升员工能力[171] - 全公司累计培训课时28,620.6小时,人均15.4小时[197] - 公司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00%[191] - 员工社会保险缴纳率为100%[191] - 公司按时为员工足额缴纳"五险一金"[191] - 安全生产课程学习人数1,719人,目标达成率92.5%[193] - 在职一年以上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97.8%[194] - 在职员工商业保险覆盖率100%[194] - 员工俱乐部及协会活动参与总人次1,749人,涉及员工735人[195] - 组织各类活动12场,参与人次2,845人[195] - 爱心基金会累计资助24人,金额26.10万元[196] - 困难员工慰问金额累计6.99万元[196] - 公司无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168] 内部控制与合规 - 公司及子公司收到并拒绝不当请托108起,廉洁拒贿340次,查处违规违纪案件34起[49]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183] - 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均为0个[184]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类型[185] - 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潜在错报金额≥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的3%[184]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金额≥500万元人民币[184]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于2023年4月27日披露[183] - 公司未发生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189] 研发与技术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