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水海纳(300961)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深水海纳深水海纳(SZ:300961)2022-04-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5.49亿元同比下降2.94%[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3.38万元同比下降57.77%[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较大[6]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下降67.14%[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2%同比下降10.14个百分点[23] - 第四季度单季度亏损1197.81万元[2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5.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4%[71][73][7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3.3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77%[7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费用项目增长4223.26万元[6] - 销售费用增加941.08万元[6] - 管理费用增加2009.17万元[6] - 财务费用增加655.10万元[6] - 研发费用增加617.90万元[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6.69%,增加941.08万元至2956.72万元[72][73]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1.96%,增加2009.17万元至5876.24万元[72][7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66%,增加617.90万元至2216.33万元[72][73]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8.77%,增加655.10万元至2932.20万元[72][73]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扩大111.82%,增加1041.64万元至1973.20万元[73]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6.69%至2,956.72万元[89]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51.96%至5,876.24万元[89] - 信用减值损失为1973.20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40.51%[97] - 环保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5.42%至3.33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99.43%[84] - 其他业务成本同比激增1,289.33%至190.57万元,占营业成本比重0.57%[84] - 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20.69%至1.27亿元,占成本比重37.91%[85] - 劳务分包及专业分包成本同比下降40.70%至8,525.18万元,占成本比重25.44%[85] - 折旧及摊销成本同比上升41.49%至3,303.51万元,占成本比重9.86%[8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工业污水处理和优质供水领域[32] - 公司业务聚焦工业污水处理和优质供水领域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44] - 公司提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服务[45] - 公司提供优质饮用水和管道直饮水设施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服务[46][47][48] - 工业污水处理建造业务营业收入为2.66亿元,同比下降14.05%,毛利率为26.83%[80] - 工业污水处理运营业务营业收入为1.51亿元,同比增长25.54%,毛利率为54.42%[80] - 优质供水运营业务营业收入为8449.78万元,同比增长11.15%,毛利率为40.35%[80] - 公司环保行业营业收入为5.49亿元,同比下降2.94%,毛利率为38.96%[80] - 工业污水处理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54%,达到1.51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新增EPC订单100个,总金额1.17亿元,期末在手订单金额4584.22万元[81] - 新增BOT特许经营订单3个,投资金额5.96亿元,期末未完成投资额1.22亿元[81] - 公司大力发展智能供水装备业务包括二次供水及高端智能水表制造[138] - 公司联合开发异相类芬顿绿色催化装备等多项智能水处理装备[137] - 公司构建Hy-Smart智慧化水务系统覆盖水处理全环节管理[137] - 公司聚焦"三高一难"工业污水发展智能高效工艺包装备[137] - 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至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优化业务收入构成[136] 各地区表现 - 东北地区营业收入为2.09亿元,同比增长103.53%,毛利率为32.67%[80] - 华东地区营业收入为2.79亿元,同比下降14.32%,毛利率为49.58%[80] - 公司投资运营项目覆盖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设23家分子公司[39] - 经营区域覆盖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主要经济区[60] - 公司在全国重点区域设立23家分子公司[1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工程建设进度结算及收款未达预期[6] - 融资规模扩大导致贷款利息支出增加[6]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承担政府重点科研项目[6] - 公司自主研发Hy-Smart智慧水务系统实现工业污水处理厂低碳运维智慧管控[50] - 公司运营模式包括投资运营委托运营工程建设及组合模式[54] - 公司采用BOT、ROT、BOO、BOOT、TOOT、EPC、OM等多种运营模式[60] - 公司技术储备包括异相类芬顿、MBBR系列工艺等核心技术[65] - 研发方向包括零碳水厂、碳能互动等TEPS理论体系研究[66] - 公司通过EPC+O等项目优化轻重资产比例向动态平衡靠拢[135] - 公司推动新增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政策逐步落地[131] - 公司探索打造零碳智慧综合园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135] - 公司试行内部环保风险督查机制采取常态化巡查方式[136] - 公司计划实现工业园区零碳智慧升级[140] - 公司采用DBO、联合投资等多种商业模式拓展市场[140] - 公司建立末位淘汰机制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体系[143] - 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公司融资成本增加[147] - 疫情反复可能导致施工成本上升[149] - 特许经营协议存在保底水量变更或协议终止风险[145] - 公司运营工业污水处理项目约定保底水量及价格调整条款[146] 研发投入和技术能力 - 研发投入金额为2216.3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4%[91] - 研发人员数量为98人,同比增长20.99%[91] - 公司累计获得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40] - 公司主编4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及1项地方标准[41] - 公司拥有53项专利和35项软件著作权[66] - 主编及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5项[66] - 2022年1月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4]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8亿元同比改善6.63%[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1.91%[7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96%[7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91亿元,同比增长20.57%[9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8亿元,同比改善6.63%[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114.17万元,同比增长3880.71%[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85亿元,同比增长712.64%[9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2.29亿元,同比增长188.11%[9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35亿元,同比增长190.95%[9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73亿元,同比增长3318.71%[94]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251,465,011.4元,占总资产比例从3.09%升至10.32%,增长7.23%,主要由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98] - 长期借款显著上升至493,354,944.19元,占总资产比例从5.30%增至20.24%,增长14.94%,主要由于融资规模增加[98] - 2021年IPO募集资金净额为3.206亿元,报告期内已使用2.598亿元[116] - 截至2021年末尚未使用募集资金6136.11万元,全部用于购买理财产品[116] - 募集资金总额为60,408.42万元,已投入32,055.45万元,投入进度为53.1%[121] - 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自筹资金4,152.91万元[121] - 截至2021年末尚未使用募集资金6,136.11万元[121] 资产和投资项目 - 资产总额24.37亿元同比增长49.27%[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45亿元同比增长50.42%[23] - 无形资产下降至1,021,218,526.39元,占总资产比例从59.36%降至41.90%,减少17.46%,主要由于部分PPP项目完工转入[100] - 在建工程增加至123,318,567.58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32%升至5.06%,增长2.74%,主要由于项目建设投资持续投入[98] - 应收账款增加至328,891,638.42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1.36%升至13.49%,增长2.13%[9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21,032,200.00元,占总资产0.86%,主要由于购买理财产品[98][101] - 受限货币资金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2,340,024.93元及监管账户金额16,183,979.08元等[102] - 固定资产抵押给工商银行泗阳支行,包括土地55,969.00平方米和房产4,298.07平方米,评估价值1,468.44万元[104] - 质押专利包括"一种防堵布水器"(ZL201822184169.3)给深圳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104] - 特许经营权质押涉及多个项目,如屯留县煤化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给兴业银行长治分行[103] - 报告期投资额451,849,849.29元,上年同期投资额352,258,410.66元,同比增长28.27%[106] - 江苏深水水务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额75,000,000.00元,持股比例100%,资金来源为募集资金[109] - 衡深水水务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额44,278,200.00元,持股比例100%,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109] - 沧州深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额35,802,400.00元,持股比例95%,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109] - 张家口深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额80,000,000.00元,持股比例100%,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109] - 报告期内重大股权投资总额235,080,600.00元[110] - 江苏深水水务有限公司本期投资盈亏10,758,150.78元[109] - 江苏深水水务有限公司投资已完成,沧州及张家口公司报告期末尚未完成注册设立[109][110] - 报告期内重大非股权投资总额为6.995亿元,其中本期投入3.952亿元[113] -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煤化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PPP项目累计投入1.895亿元,项目进度达95.62%[111] - 东港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PPP项目累计投入3.881亿元,项目进度达80.13%[111] - 江苏省泗阳县新一水厂扩建工程项目累计投入1.219亿元,项目进度达91.86%[113]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2103.22万元,报告期内实现投资收益12.61万元[115] - 江苏省泗阳县新一水厂扩建工程项目募集资金投入4904.68万元,投资进度65.4%[119]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超额完成投资,实际投入2.107亿元达计划额的100.1%[119] - 深圳总部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报告期零投入,进度为0%[119] - 江苏省泗阳县新一水厂扩建工程项目因疫情延期至2022年6月完成[121] - 深圳总部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变更为智慧环境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建设期3年[121][122] - 补充营运资金投入21,073.46万元,含利息净额20.98万元[122] - 山东深水水务净利润1,687.89万元,总资产1.41亿元[126] - 山东深水海纳水务环保净利润1,359.57万元,总资产3.39亿元[126] - 山东深海环保水务净利润1,786.67万元,总资产3.46亿元[127] - 江苏深水水务净利润1,075.82万元,总资产4.05亿元[127] - 东港市工业污水处理厂PPP项目累计投资3.88亿元,完成进度80.13%[82] - 山东省曹县PPP项目年运营收入5346.25万元,营业利润1717.66万元[82] 行业和市场环境 - 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从2016年1473.8亿元增长至2020年231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6.9%[33] - 预计2025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达534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1.0%[33] - 2019年工业废水处理运行费用1500-2000亿元[33] - 精细化智能管控可使污水处理厂电耗降低10%以上[36] - 药剂投配率降低30%以上[36] - 光伏发电可提供10%以上绿色能源替代[36] - 2020年城市公共供水漏损率13.3%,部分区域超20%[37]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5亿元支持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43] - 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目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43] - 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目标到2025年达到1.3万亿元[132] - 国家能源局预测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超过50%[140]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以17728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3元(含税)[8][9]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独立董事[155] - 公司监事会设3名监事包括1名职工监事[155] - 董事长李海波持股2470万股,占报告期初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4180万股的59.09%[161][162] - 副董事长李琴持股1710万股,占报告期初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4180万股的40.91%[161][162] - 报告期初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为4180万股,报告期内无增减变动,期末持股总数仍为4180万股[162] - 所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12人)中,仅董事长和副董事长持有公司股份,其余10人持股数为0[161][162] - 董事长李海波年龄54岁,任期自2015年7月15日至2022年4月26日[161] - 副董事长李琴年龄45岁,任期自2015年7月15日至2022年4月26日[161] - 总经理肖吉成年龄47岁,任期自2015年7月15日至2022年4月26日,持股数为0[161] - 财务总监秦琴年龄46岁,任期自2015年7月15日至2022年4月26日,持股数为0[162] - 独立董事彭永臻年龄72岁,为所有披露人员中年龄最大者[162] - 报告期内不存在任期内董事、监事离任和高级管理人员解聘的情况[162] - 公司独立董事彭永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自2017年9月起任职[167] - 监事会主席金香梅于2019年7月任职,兼任总裁办公室主任及董事长助理[167] - 监事吕士英自2019年4月任职,同时担任核算会计[168] - 职工代表监事沈炳添自2019年7月任职,兼任品牌经理[169] - 副总经理郭腾持有一级建造师资格,自2019年7月任职[169] - 副总经理宋艳华自2020年6月起兼任风控总监及董事会秘书[170] - 财务总监秦琴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及注册税务师资格,自2015年7月任职[171] - 公司高管在股东单位西藏海纳博创等任执行董事但未领取报酬[171] - 董事刘炜在城兴设计等10家外部单位兼任董事或监事职务[172] - 独立董事余红英在深圳中琛源等3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17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19.31万元[176] - 董事长李海波税前报酬总额为108.58万元[175] - 副董事长李琴税前报酬总额为48.32万元[175] - 董事兼总经理肖吉成税前报酬总额为108.68万元[175] - 独立董事于秀峰、余红英、彭永臻税前报酬均为7.2万元[175][176] - 监事会主席金香梅税前报酬总额为51.39万元[176] - 副总经理郭腾税前报酬总额为73.37万元[176]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宋艳华税前报酬总额为72.14万元[176] - 财务总监秦琴税前报酬总额为81.51万元[176] - 2021年度共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所有董事均无连续两次缺席记录[179]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会议4次,分别在4月16日、8月5日、10月23日和12月17日[182][18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1年召开会议1次,于4月16日审议通过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度薪酬方案等5项议案[183]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定期听取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汇报,了解公司经营发展状况[182][183] - 监事会对报告期内的监督事项无异议,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184]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4,077,440元,占